第八章 参观革命圣地

李丙需回忆录 2017-06-021admin

第八章〓参观革命圣地

在参观革命圣地南昌时,我写了一首诗,说是七律,其实不讲平仄,但它却是我的心声
1978年11月14日早晨,汪东兴首长、邬吉成副局长、狄福才副政委、孙勇将军带着我们一些年轻的战士,8点钟从江西进贤县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出发直奔南昌。
南昌是革命圣地之一。1927年8月1日,贺龙(总指挥)、叶剑英(前敌总指挥)、刘伯承(参谋长)、周恩来、朱德(起义主要负责人)在这里举行了闻名于世的南昌起义。起义于8月1日凌晨2点打响,清晨胜利。1933年7月11日,中华工农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作出决议,规定“八一”这一光荣的日子为我军的建军节,董必武同志1957年7月28日曾写诗祝贺“八一”建军节。诗写道:
义旗八一举南昌/争取人民大宪章/土地要归农所有/工时须以八为常/狂澜欲倒同心挽/旭日方升旦气
站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汪东兴首长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述了南昌起义的一些故事。汪东兴首长的话一结束,我们一行人立即行军礼,向南昌起义牺牲的英雄致敬。摄影师抓住了这个机会,我们留下了一次珍贵的纪念。作为一名军人,我们倍感南昌的亲切,因为这儿是我们的根据地。
这时,邬副局长、狄副政委、孙勇将军缓步走向另一个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其他人也跟了过去,但汪东兴首长却仍然站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内,一动也不动地凝神沉思。我站在他的身旁
,等了许久。汪东兴首长是江西人,对自己的故乡发生的这场革命,他似乎感慨更多。等得太久了,我小心地走到他跟前,轻声提醒:“首长,该走了,前边的同志等您多时了。”汪东兴首长这才从沉思中醒来,点点头走出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随后,我们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广场上,在方志敏烈士墓前拍照留念。在方志敏烈士墓前,汪东兴首长又给我们讲了烈士英勇就义的情景。方志敏烈士是我从小就崇拜和敬佩的革命家,如今,站在他的墓前,心中觉得无比激动。
一天的参观学习结束了。晚上,南昌市委把我们安置在市委招待所里,我们年轻的警卫战士为了汪东兴首长的安全,轮流站岗执勤。参观了一天,大家都已很累了,夜里8点钟时,邬吉成副局长、狄福才副政委他们都休息了。但那天夜里,我没有一点睡意,汪东兴首长就送给我一本书让我看。
晚上,明月当空,我躺在床上看书。这时汪东兴首长好像也睡不着觉,推门出去散步,我赶紧放下书,跟了出去。汪东兴首长一见我跟了过去,就说:“小李,你自己看书吧,不要管我。”我说:“首长,白天跑了一天,还是早点休息吧!”汪东兴首长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回头对我说:“小李,古人说:月是故乡明。今晚,我看到这轮月亮,想起了许多往事,我要在这儿想点事。你回屋吧,如果不想睡觉,就给我写点参观感想,明天交给我检查。”
我不好再继续在他身边了,只好走回住室。按照汪东兴首长的话,就伏案写了歌颂方志敏烈士的诗歌:
缅怀方志敏烈士诗三首烈士陵前松柏青/草木葳蕤显丹心/苍山有意皆顿首/四海垂泪念生平
抚碑犹忆君当年/碧血酬歌敢向前/长虹浩永昭日月/万古流芳敬无边
先辈壮举妇孺知/动地感天无尽时/花开果硕向阳日/我携秋风寄哀思……
第二天上午,邬吉成副局长、孙勇将军、狄福才副政委和另外两名战士,用野花做了个花圈。我和狄福才副政委写道:向方志敏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狄福才副政委还将我昨夜写的诗作了修改,抄写在一张纸上,我们一起又到方志敏烈士的墓前去向烈士致意。汪东兴首长看了我写的诗也很高兴。他的轿车在前,我们的车随后,向烈士墓地驶去。在距墓地很远的地方,汪东兴首长就让车停下来,缓步走向烈士墓。
在方志敏烈士墓前,我们献了花圈。汪东兴首长带领我们举手向烈士宣誓:向方志敏烈士学习,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宣誓完毕,我大声诵读了自己写的诗。站在烈士的墓前,举目远望,漫山遍野松青花红,微风吹来,只看到一阵绿浪涌动,好一派南国风光。这大好河山,又是有多少像方志敏烈士这样的先烈洒热血抛头颅才换来的啊!想到这里,更令人心潮澎湃。
在返回招待所的路上,狄福才副政委和汪东兴首长同乘一辆车,我们年轻战士和孙勇将军、邬吉成副局长坐在一起。路两旁站满了当地老乡。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很有礼貌地向我们摇手致意,不停呼喊:“向参观的同志们学习,向参观的同志们致敬!”
我被这感人的场面所激动,两眼不由湿润了。我向孙勇将军问道:“这儿的群众怎么这样好呀!”孙勇将军说:“这儿的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受过党和毛主席的教育,他们对党有着浓厚的感情。”孙勇将军说到这儿,声音忽然低沉了,他说:“现在这儿的群众生活还很艰苦,这里从前打过仗,受到战火的摧毁,经济发展还远远赶不上内地,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呀!”
回到招待所,汪东兴首长开始整理他的参观日记。别的人都玩去了,我悄悄地趁这个机会,为几位首长洗衣服。汪东兴首长整理完他的日记,喊道:“小李,把你的那个红本本(指中央办公厅赠送的纪念册)拿来让我看看。”我不好意思地取出日记本,递给了汪东兴首长。说道:“请首长指示!”汪东兴首长认真地看了我的日记,说:“好,写得不错!”
下午3点钟,邬吉成副局长通知我们集合开会。在会上,汪东兴首长要求我们大家要好好地向烈士学习,向根据地的群众学习。说着汪东兴首长话头一转,说:“小李的日记写得不错,还有纪念方志敏烈士的诗,写的也好,你们都可以看一下。”大家都看起我来,我没有想到汪东兴首长会表扬我,一时有点手足无措,通红着脸站在那里。
汪东兴首长讲完话,孙勇将军宣布下午将离开南昌,前往井冈山参观。邬吉成副局长在会上作了往井冈山参观的具体安排和要求。当天下午4点钟,我们离开了南昌,乘上了前往井冈山的专列。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熟悉的诗句,我早就向往的井冈山革命圣地,今天终于看到了你的雄姿11月15日下午4点钟,我们从南昌出发,直达井冈山。一路上,汪东兴首长在卧铺内,一直不停地批阅文件。看到汪东兴首长忙于工作,我们都很小心,每逢走过他的卧铺,都自觉放慢放轻脚步,生怕影响了他的工作。列车在夜间行驶,外边什么也看不到,车上也很静,只听见车轮有节奏的响声。
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在这种火车的响动中不知不觉睡了。等我猛然醒来,已是夜里10点多钟。我朝汪东兴首长的卧铺望去,那里仍是灯光通明,他还没有休息。我轻轻推开门,见汪东兴首长正在抄写毛主席的诗词《重上井冈山》。他边写边诵:“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
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诗词,对汪东兴首长来说,却有着更深感情。当年,就是他陪同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他的日记曾详细记录了那次重上井冈山的一切。
毛主席最初选择进军井冈山,与原在井冈山上活动的袁文才、王佐合作,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奠定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这些都吸引着我们这些后来人。
汪东兴首长仍在吟诵毛主席的诗词。我看见他在吟诵这些诗句时,神情格外焕发,充满着无限的激情和向往。等他稍有停歇时,我急忙走上前去,轻声说:“首长,时间不早了,您该休息了。”汪东兴首长意犹未尽,他示意让我坐在他的身旁,对我说:“小李,回想起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日子,我感到有许多值得记下来的东西传于后世,让毛泽东的思想千古流芳!我应该抓紧时间把过去的和现在每时发生的事都记下来。”我理解他的心情,但我不得不劝止他,让他早点休息,因此说道:“一时写不完,回北京再写也不晚呀!”
汪东兴首长好像也感到累了,就听从了我的劝说,伸了个腰,说:“好吧,休息!你也去休息吧!”
第二天,我们到井冈山的第一个纪念地——永新。
永新有毛主席旧居,有湘赣特委、红四军军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旧址。1928年2月30日,红军联席会议在这儿召开,当时根据地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扩大,革命形势很好。
在永新县委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汪东兴首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永新革命历史展览馆。展览馆的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三湾改编。新型的人民军队从此建立了;第二部分是塘边调查,土地革命因此深入发展;第三部分是联席会议,会议抵制了当时存在的盲动主义。展览中有许多实物吸引了大家。汪东兴首长也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情景,兴致勃勃地给大家唱了当年流传的一首民歌:
三湾来了北斗星/满山遍野通通明/一九二七那一年/三湾来了毛司令/三湾来了毛司令/带来工农子弟兵/红旗飘飘进三湾/九龙三沟闹革命
大家听着汪东兴首长用纯正的江西口音唱的江西民歌,禁不住鼓起掌来。
下午,永新县委的领导向汪东兴首长汇报了工作。邬吉成副局长、狄福才副政委、孙勇将军都参加了。
晚上,永新的文艺团体作了汇报演出。一位女歌手用高亢嘹亮的音调歌唱了“根据地的天是晴朗的天,根据地的人民好喜欢……”把晚会推向了高潮。大家都鼓掌叫好。演出结束,汪东兴首长走上舞台,同演员们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
离开永新,我们于18日9点30分到达龙源口。就是在龙源口,毛主席指挥战斗,取得了一次重要的胜利。
汪东兴首长带着我们步行走过龙源口战斗经过的一座小桥。然后攀登上龙源口大捷的旧址。汪东兴首长站在一块巨石上,举目远望,然后指着两旁的山峰说:〖HTK〗左边的那座山叫新七溪岭,右边的那座山叫老七溪岭。两山相距不足十华里,紧靠龙源口。山上树高林密,怪石丛生,非常险要。两座山岭各有一条小路蜿蜒而上,直达宁冈的新城,是永新通往宁冈的交通要道。它像两座大门,守卫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大本营宁冈。当时我们红军战士经常在山上打仗。桥下的河谷,遇上暴雨就是大浪滔天,但平时却干涸断流,像今天这样一点儿水也没有。
当时的战斗非常激烈。蒋介石调集湘赣两省十多个团的兵力,于1928年6月中旬,发动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联合进剿。毛主席采取了对湘敌取守势,对赣敌取攻势的战略,调红军主力三十一团佯攻驻扎在湖南酃县的赣敌。赣敌信以为真,开始了由永新进攻宁冈的行动。他们的一个团经烟阁、四教、龙源口进攻我新七溪岭,两个团经墩上白口进攻我老七溪岭。敌酋杨如轩的前敌指挥部驻白口,一个团和敌总指挥部守备永新县城,一个团在永新县城至新老七溪岭之间待命。敌人自以为算盘打得很精,却不知正是提着脑袋来送死喽!〖HT〗
说到这里,汪东兴首长开起了玩笑。他说:“当时朱老总在这里打死两只羊,提了两个羊头给毛主席改善伙食,要毛主席给他记功。到中南海我们向朱老总要羊头做下酒菜。朱老总作难了,他从哪里给我们搞羊头咧!他根本搞不到喽!”
我们大家都笑起来。笑罢,汪东兴首长又认真讲起来:
“当时毛主席亲自部署了兵力:由朱德、陈毅率红二十九团、三十一团、一营在新七溪岭抗击杨池生的一个团。袁文才率红三十二团小分队埋伏在新老七溪岭附近的山头上待命伏击。
“8月23日清晨,龙源口战斗打响了。新七溪岭方面,我军从新城出发,上了‘吊谷上仓’,穿过‘五鼠进洞’,又通过‘蛤蟆洞’,抢在敌人前面,占据了新七溪岭制高点——望月亭。”
这时我听汪东兴首长说什么“吊谷上仓”、“五鼠进洞”,就觉得这名字好奇怪,就问道:“首长,啥叫‘吊谷上仓’、‘五鼠进洞’?”汪东兴首长正讲到兴致处,没有回答我的提问,继续讲道:
〖HTK〗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向我阵地猛扑。战斗从上午一直进行到下午,敌人的三次冲锋都被我军打退。在老七溪岭上,战斗也在激烈地进行。敌人两个团占据了制点高——百步墩,向我军红二十八团阵地开炮轰击。团长王尔琢率部三次冲锋,都被敌人火力顶了回来。三十二团小分队和地方武装配合他们英勇奋战,坚守了阵地,整个战斗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HT〗
听到这里,大家都为汪东兴首长精彩的讲述鼓起掌来。摄影师借这个机会,“喀嚓”一声,拍下了一个珍贵的镜头。
站在山头,远眺当年朱老总、陈老总战斗过的山岭,我仿佛听到了激烈的枪声正从那云雾缭绕的山头传来。我仿佛看见了红军战士拼斗的身影正在那云雾缭绕的山头穿插晃动,它使我浑身热血涌动,情绪激昂。同时,一丝微笑也从我的脸上掠过,原来汪东兴首长说的朱老总打死的“两只羊”,是敌人的指挥官杨池生和杨如轩。
从龙源口下来的当天,我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三湾,这个我上小学就憧憬的地方,如今来到了它的身边/看到这儿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我都充满着敬仰之情
参观龙源口后,我们来到了三湾。它座落在永新县境内,地处九垅山脚下,这里群山环抱,郁郁葱葱,是个美丽、静谧的小山村。
记得在我读小学时,就学过三湾改编的故事,而现在,我居然亲临其境,心中自然是非常激动。站在这里,我想象着毛主席当年带着一支队伍,走到这儿,对队伍进行了改编,觉得这里的一切,都那么亲切,处处都留下了毛主席的足迹。我浑身热烘烘的,怀着敬仰之情打量着这儿的一切,眼里饱含了泪水。
在当地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三湾村前的枫树坪。负责同志找来一些椅凳,我们便围着汪东兴首长坐下,倾听他给我们讲述三湾改编的故事:“在坐的包括本人在内都没有亲身经历三湾这一段历史,后来我在主席身边时间长了,也逐渐清楚了当年的改编一事,今天就给你们年轻人好好讲一讲。”想不到汪东兴首长还来了段开场白。〖HTK〗1927年9月9日,由主席、卢德铭等同志领导了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当时将各起义部队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是余洒度,黄埔军校毕业生,副师长余贲民,当时的部队并没有政委一职。这一个师辖四个团,只有第一团算得上比较有实力,因为那是我党掌握的武汉国民政府的原警备团,起义前在团长卢德铭的带领下整团“跑”了出来。其余三个团均以工人和农民为主,总共4000余人。〖HT〗
这时有一负责同志将一碗茶水递到了汪东兴首长的手上,他呷了一口,继续说:〖HTK〗工农革命军准备兵分三路会攻长沙,由萍乡、醴陵、平江、浏阳一带向长沙采取包抄之势,但是没料到临阵有人倒戈叛乱,随一团行动的被收编的四团邱国轩部突然叛变,向一团的弟兄开火,“出师未捷先乱阵脚”,致使一团损失惨重;二团打了两个胜仗,但由于连战连捷就自以为是,俗话说骄兵必败,浏阳一战,二团几乎全部覆没;只有主席领导的三团保存住了实力。在后来的撤退中,工农革命军又伤亡很大,到达三湾时,部队剩下不到一千人。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进行三湾改编吗?那时是因为当时军心涣散、士气低落,行军路上,很多人都不辞而别,思想开小差,有的人还公开煸动,就连部分军官都悄悄地走了。主席在这里召开的前敌委员会议上指出,部队必须进行整顿,否则很难带兵。他首先将部队缩编,将原来的一个师改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军队内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成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开创了官兵一致、平等相待的历史先河;他还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三湾改编后,部队兵精将锐,将士们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三湾改编是向中国工农红军正规化建设迈出的关键性第一步。〖HT〗汪东兴首长充满感情的讲话,虽然简明扼要,但却使我对三湾改编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也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
三湾的负责同志在汪东兴首长讲完这些后,陪同我们参观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和士兵委员会旧址。在这里,汪东兴首长又接着说:“1927年10月30日清晨,主席将改编后的部队集合起来,给部队官兵做了重要讲话,一是阐明了进军井冈山的重要意义,二是宣布了行军纪律: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个红薯。讲完话后,部队继续向井冈山进军。”
下午两点钟,我们来到了改编旧址。汪东兴首长在我的纪念册上亲笔写道:“三湾红旗飘万代。”这个题词使我更进一步理解了首长对毛主席无比爱戴的深情厚意。我把这题词当做向我们八三四一部队发出的战斗号召。控制不住激情,我在纪念册上写下了《到三湾》的诗:参观圣地到三湾/激动心情难平静/当年主席到三湾/改编工农子弟兵/店背坪上练兵忙/枫树坪下发号令/如今我们到三湾/学习当年好传统/踏着前辈足迹走/征途绘出新图景休息的时候,汪东兴首长坐下来记日记。孙勇将军走到他跟前请示:“下午3点钟我们是否赶到宁冈县城砻市纪念地,我们已和他们联系过了,那里的同志正等着我们呢!”
“那我们就立即出发!”汪东兴首长站起来说。我一听慌了,因为我的纪念册还没让纪念地办公室加盖纪念章呢!这是每到一个纪念处都做的事情,表示我们曾亲自到过某个地方。我急忙带了纪念册,往三湾纪念地办公室跑去。等我盖好纪念章,跑步回到原地,正好开车,还算没有违犯纪律。
3时许,我们到了宁冈县城砻市。
这里是红四军的诞生地。1927年10月到1929年1月,毛主席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时间长达一年零四个月。我们先参观教导队旧址,接着来到砻江书院。这可不是个平凡的地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著名的井冈山会师就发生在这儿。朱德和毛泽东就是在这儿第一次会见的。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战士和赣南暴动农民来到宁冈县城砻市,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两位巨人的手握在了一起,开辟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天地。毛主席在砻江书院会见了朱德和陈毅同志。
在宁冈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汪东兴首长又带我们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军部里陈列着当年的军服、军旗、印章和通行证,随后,我们又到红四军建军广场。广场四周被群山环抱,遥想当年,一大批工农子弟兵列队站在这里,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站在队伍前面,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全场欢声雷动,那场面该是多么的壮观啊!
在广场上,汪东兴首长又向我们介绍了毛主席当年讲话的地方,我站在那里,小心地向汪东兴首长提出:“首长,咱们在这儿合个影吧?”汪东兴首长欣然同意。于是,我们站在汪东兴首长两侧,和当地负责同志一起合影,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从广场参观后,我们又来到步云山,先参观洋桥湖和步云山练兵场,又参观了湘赣边界第二次特委会旧址。汪东兴首长告诉我们:步云山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毛主席于1927年11月来到这儿居住和办公。
洋桥湖位于步云山,那里有棵大松树,树下有块大石头,毛主席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我坐在石头上,想起主席立时泪如雨下,赋诗一首:望石念亲人昔日书声伴溪水/今朝溪水独自流/松柏曾做亲人伞/巨石曾供亲人休/万物依稀容颜在/唯有亲人已远走/千呼万唤亲人哪/为何一去不回头!
最后,我们又由步云山来到古城。古城在革命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1927年10月3日,毛主席率工农革命军曾在这里召开过前委扩大会议,即著名的“古城会议”。参观古城后,汪东兴首长又带我们参观了八角楼、红军医院,拜谒了红军烈士公墓。
今天,参观的地方很多,时间也抓得紧,直到下午六点半,我们才回到宾馆。汪东兴首长交代当地政府负责人说:“你们这里的宣传材料和有意义的纪念品,可分别赠送给来参观的同志,让他们带回北京宣传学习。”结果我们收到了好多学习材料和一些小纪念品。当地政府特意送给汪东兴首长一把用井冈山翠竹制成的雨伞。上边刻有“井冈山纪念”五个字。汪东兴首长后来将这把伞给我。我一直珍藏着,如今二十年过去了,这把雨伞仍完好无损。每当我看到这把雨伞,往事就一幕幕从我眼前闪过,它激励我在生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那天夜里,尽管很累,但我仍然坐到深夜,用笔记录了参观的所见、所闻、所感。我又记下了红四军建军广场,记下了步云山,记下了洋桥湖那条小路,路旁有棵巨松,树下有块巨石,当年毛主席经常坐在这块石头上看书学习,留下了巨人的身影。
写呀写呀,不知不觉已深夜12点了。不知什么时候,汪东兴首长来到了我的身边,为我披上了军大衣,亲切地说:“天这么凉,把大衣穿上,日记写好后马上休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黄洋界上炮声隆……”/毛主席在他的两首词里,都提到了黄洋界这个地方,这真是个神秘的所在……19日中午,我们提前吃了午饭,于12点整乘车向黄洋界驰去。一路上,只见大山耸峙,绿竹摇曳,大自然的风光点缀了无数的美景胜地。我们一边赞叹这大自然的奇妙,一边谈论着当年红军在这里浴血奋战和敌人进行殊死拼斗的情景。大自然的美丽和战争的严酷,这是多么不协调呀!”
下午两点半钟,我们到了黄洋界。
黄洋界位于茨坪北面,是通往宁冈的要隘。这里海拔1300多米,登上黄洋界最高峰举目远眺,只见座座山峰浮游于白色的雾海之中,犹如置身于仙境圣地。
“同志们,黄洋界为井冈山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如果失去它,整个根据地就岌岌可危,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汪东兴首长给我们解释说。这些天来,他俨然就成了一位讲解员,每到一地他就会把这里当年所发生的故事一一讲给我们听。我想他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让我们了解井冈山,了解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所发挥的深远历史意义;另外一个原因大概是想让我们把这种井冈山精神继承和发扬光大吧!想到这里,我不由得被他的用心良苦感动得热泪盈框,对这位老首长我充满了无限的敬仰之情和爱戴之心。同时,一个声音在我心底深深地呼唤:李丙需啊李丙需,你永远不能忘记首长们对你的关怀和教导,你要永远正正直直地做人,永远记住首长对你的教育,永远像首长们一样保持革命本色,把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光大,对得起党、对得起首长们,做一个合格的警卫战士。我一边想,泪水止不住地往外冒,只得背转身悄悄地擦掉,再回过头来继续听汪东兴首长讲:
〖HTK〗1928年8月下旬,敌人在得知红军主力转移了的情况下,纠集三个团的兵力,在师长熊震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向黄洋界杀来。本来山上的红军与朱德的部队合编后,实力颇强。但在当时湖南省委的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下,一封来信,要求红军主力撤出井冈山,向湖南进军。当时部队有很多将士是湖南人,29团部分领导同志竟趁机煸动部队回湘。为防不测,朱德、陈毅只好率28团跟进,这样井冈山上原来的兵力减少一半,只剩下31团和32团,压力陡增。主席知道朱德他们此去湖南一路上肯定是凶多吉少,因为湘军实力太强,于是从31团抽调部分人马下山将朱德接回来,这样一来,32团因为要守住其它四个哨口,留下来扼守黄洋界的其实不足一个营的人。
8月23日拂晓,敌人通过几次火力侦察后没发现动静,还以为红军被他们吓跑了,其实在团长朱云卿的计划下,红军早已设了四道防线,只等他们上山送死。敌人在炮火、机枪的掩护下,向黄洋界发起总攻。红军战士们英勇顽强,用滚木擂石,用事先埋好的竹钉阵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但扭转战局的关键是一发炮弹起了作用,当时仅有一门坏了的迫击炮,经过修理了一下便派上了用场。当太阳偏西时,敌人经过充分调整,准备进行最后的殊死博斗。这时团长朱云卿亲自选好炮位,由一连长谭希同填弹、发射,一起才三发炮弹,而头两发均哑了,就在敌人刚要下令进攻时,第三发炮弹不偏不倚地落在了敌师部的指挥所,指挥所被炸掉一半,气得师长熊震破口大骂:“他娘的,什么主力不在,主力不在哪有炮?一发就命中了,差点要了老子的命,还是个神炮手,快撤!”〖HT〗汪东兴首长说到这里时,我们几个战士听得笑弯了腰,想不到一发炮弹就把敌人吓得屁滚尿流。汪东兴首长却是满脸豪情,仿佛当年他就置身于这个战场一样,我们都能从他的神态中感受到那场战斗后的喜悦红军以两个连的守军就打退了敌人三个团的进攻,取得了黄洋保卫战的胜利。主席回到井冈山后,为了庆祝这场胜利,豪情满怀地写了一首《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相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站在黄洋界上,汪东兴首长精神饱满,异常兴奋。11月的天气,山上的风已很冷了,但他仿佛不觉寒冷,迎着风头,昂首挺胸,指指点点地对我们说:〖HTK〗1965年5月21日到5月30日,我随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毛主席就是站在这儿,指着周围的山峰,告诉我说:“这就是黄洋界。当年我们就是利用黄洋界的有利地形,几经较量,把敌人赶下了山。那时为了减少伤亡保存自己,在这里构筑了许多工事。”接着毛主席让我去察看当年工事的痕迹。我按主席指示的方向察看了附近地形后,向毛主席报告说:“主席,有几个地方还依稀可以看到当年构筑的壕沟式工事的痕迹。”
毛主席听了,若有所思地说:“我离开井冈山已经三十八年了,这次旧地重游,回忆起来三十八年前那段历史,心情总是非常激动。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没有先烈流血牺牲英勇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什么事都是开头难……”〖HT〗
汪东兴首长说到这里,陷入了沉思,过了会儿,又告诉我们:“1965年5月,我陪同毛主席访问井冈山,感到特别高兴。过去读毛主席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总是领会不深。那次,随毛主席来井冈山,实地观察了井冈山的地形、地理位置,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后,对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认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对毛主席的文章,也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汪东兴首长一口气讲了这么多,又讲得这么认真,这么深刻,我们都深深感动了,在这里我写了两首诗,以做纪念。

高山云雾盖/战地花开/颂歌嘹亮黄洋外/风光无限情更迫/万千感慨/战迹依然在/手抚炮台/当年战斗惊世骇/纪念碑高功勋在/铭记心怀

黄洋界上何所见/战地青山满目苍/松竹难忘当年勇/溪流淙淙诉辉煌/回首一九二八年/敌趁我虚压井冈/井冈守军急备战/弹缺人少心不慌/进攻重点黄洋界/军民并肩起屏障/男儿铮骨何所惧/誓与此山共存亡/炮火纷飞天地震/轻重武器连珠响/举棋不定敌心怵/畏首畏尾上黄洋/滚木擂石齐开打/更有巾帼助阵忙/不慎竹钉入双脚/哀号四野舞洋相/黔驴技穷敌酋怒/欲定最后生死方/适将弹尽粮绝际/无奈残炮凑战场/残炮果然威力减/三发炮弹两发荒/幸有一发长了眼/不偏不倚敌酋旁/敌酋惊疑神炮手/屁滚尿流紧逃亡/败兵退势如山倒/将士欢庆泪满裳/以少胜多莫若此/黄洋保卫堪为榜/主席回山赞此役/欣然泼墨写西江

最后我们在朱德同志所题“黄洋界”的石碑前拍照留念。在黄洋界的柯树下,我听到了这样的故事:1928年冬,毛主席、朱老总带领井冈山红军战士挑粮上山,途中常在黄洋界的柯树下休息。听了这个故事,我就采摘了一片柯叶,夹在了自己的日记本里。
下午4点多,我们又驱车赶到八面山。八面山位于茨坪的西北面,是通往酃县的要隘。这里海拔1400多米,比黄洋界还高一百多米。八面山路更险,盘山道系在万丈悬崖中间,车行中间,只觉在云雾之中穿行。坐在车上,向外看时,好像飞云飘荡。
下车后,我走在汪东兴首长、孙勇将军、邬吉成副局长和狄福才副政委中间,一起向八面山攀登。
汪东兴首长一边登山,一边说:“这里和黄洋界一样,也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当年,这里也曾发生过几次战斗,敌人的尸体倒在这里不少……”
孙勇将军接着说道:“毛主席用兵如神,在这里打了无数次伏击战,打得敌人魂飞胆丧。”
在八面山最高峰,汪东兴首长和其他将军们一起,坐在一块石头上,一边休息,一边畅谈当年打仗的往事。说到高兴处,将军们爽声大笑,笑声在深山里回荡。
这时,我也不由诗兴大发,赋诗一首:
八面山八面山高通途险/更有红军扼天关/屡次进剿无功退/疑是天兵降尘凡/纵使敌兵如蚁遍/管叫有来决无还/歌唱主席好领导/官兵一致定河山
五时许,我们又下山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它座落在茨坪西面,离茨坪宾馆仅一华里,博物馆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的内容;第二部分是三湾改编和工农革命军建设内容;第三部分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第四部分是坚持井冈山斗争。这里收集了大量当年红军用过的武器,缴获的战利品以及许多文献实物。
看完展览,汪东兴首长说:“从前有些展览品的陈列比较零乱,有些地方文字说明不够清楚,有的历史事实介绍不够完整。尤其是对当年井冈山红军的来历、组成情况,没有说清楚。对井冈山红色政权的建立及经过虽有介绍,但组织机构等情况与毛主席著作上讲的不一致。1965年5月我陪同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毛主席曾指出了这些问题。现在这里的展出有很大改进,比较完善了。”
我们正在里边参观,外边突然下起了小雨。走出博物馆,看雨中的井冈山 ,只见群山青翠碧绿,景色格外清新迷人。汪东兴首长遥望群山,认真地说:“井冈山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却永远拖不垮打不烂,其间也有失败和挫折,但最终战胜了敌人,不断地扩大和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如果没有这些根据地,就不可能取得全国的胜利。我们今天来这里参观,要认识到两个问题,一是如果没有毛主席开创的这些革命根据地,革命不会成功;二是如果没有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革命也不会成功。我们一定要把井冈山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做好我们的一切工作。”
暮色苍茫中,我们乘车回到茨坪宾馆。这一整天的参观,使我认识到了许多以前并不认识的革命道理。
20日早饭后,我们从茨坪宾馆出发,9时到达井冈山革命纪念馆。一下车,汪东兴首长就健步走在前边,邬吉成副局长、孙勇将军、狄福才副政委紧跟在他后边带着我们去参观。汪东兴首长边看边兴致勃勃地说:“茨坪这个地方,毛主席曾于1927年10月下旬到1929年1月中旬在这里居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后方机关,也曾于1928年1月中旬设在这里。”
在这里,毛主席经常主持召开根据地干部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和布置工作。在这里,毛主席主持恢复了前敌委员会,而这个根据地党的高级指挥机关,曾因湖南特委的要求而一度被撤销。
1928年11月25日,毛主席就是在这里的一间矮房里,伏案于一根灯芯的油灯下,写出了《井冈山斗争》这篇不朽的著作。在这篇文章里,毛主席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深刻地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路线,尖锐地批评了“左倾机会主义”,全面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丰富经验。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毛主席于1929年1月中旬,亲自率领红四军主力,从这里出发,向赣南闽西进军。
在毛主席当年住过的房里,我们看到了一块木板、一盏小油灯。毛主席就在这块木板上休息,毛主席就在这盏油灯下读书写文章。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红军最早的军械处,简陋的炉灶,破旧的风箱,说明红军当年生活的艰苦。还有红军公卖处、红军被服厂等。看到了这些,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了几首小诗纪念这次参观。
毛主席在大井的旧居,被国民党烧毁得仅留下一堵残墙和两棵常青树,但这正是生命的昭示……
11月20日下午,我们吃过午饭,驱车前往大井和小井参观。下午3点10分,我们首先赶到了大井——毛主席旧居。
1927年10月下旬,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初上井冈山时,就住在大井一家紧靠山根的院落里。毛主席在这儿居住期间,经常带领红军指战员深入大小五井的各个村子了解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广泛宣传革命道理,耐心启发群众觉悟,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轰轰烈烈地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建立了由农民当家作主的革命政权。
1929年1月,红军离开大井。国民党军队曾到大井,他们侦知了毛主席的住房,放火烧毁了这座院落。大火过后,仅剩下了半堵墙和两棵常青树。据说,当时那两棵常青树的叶子也被大火烧焦了,但一场大雨过后,常青树又长出了新的叶片,老百姓把这两棵树视做生命之树、红军之树而加倍爱护。1960年,井冈山人民为纪念毛主席曾在这儿战斗过,按原貌修复了那栋房屋,那堵残墙就嵌入了新修复的墙中,那两棵常青树也长得又高又大,郁郁葱葱。
参观罢大井,我们又来到小井。
小井有当年红军医院旧址以及红军烈士墓。汪东兴首长告诉我们:1929年2月,毛主席题写“死难烈士万岁”的碑文。1967年,红军烈士墓才修建成功,其时间跨度长达38年。在红军烈士墓前,我们听到了许多烈士牺牲的悲壮故事:
那是1929的1月份,蒋介石在得知彭德怀率红五军又与主席的队伍在井冈山会师的消息后,暴跳如雷,立即命令何键为“湘赣剿匪”总指挥,率湘赣两省6个旅18个团的兵力向井冈山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大围剿。当时的井冈山上自从增加彭德怀的800余人马后,经常粮草不足,缺菜少盐。主席与朱德、彭德怀他们商议后,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来与敌人周旋,他自己和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打击敌人后部,这样一方面可以牵制敌人,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甚至可以引诱他们倾注更多的兵力对付红四军,从而缓解井冈山守卫部队的压力;另一方面,井冈山根据地是他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而且还有很多老百姓和红军伤员在,不能丢下他们一走了之,再说大部队走了之后,供给问题就大大减轻了,彭德怀就率红五军和红四军32团的弟兄留守井冈山。
27日那天,大雪纷飞,敌人十几个团的兵力约三万余人,向井冈山发起全面进攻。但守军才一千多人,要面对三十余倍于自己的敌人,困难可想而知,不过这并没有吓倒红军将士们,他们在五大哨口设置障碍,修好掩体,筑起了壁垒森严的五道防线,部分群众也拿起自己手中的锄头、铁铲等武器加入了保卫井冈山的战斗。彭德怀将军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奋战在第一线,他三天三夜没吃上一口饭,没合过一次眼。战士们鏖战在冰天雪地里,饭菜要从十几里外的山上送来,冰凉生硬。有时候饿了就吃几口炒豆,渴了就捧一捧雪,汗水湿透的衣衫,冷冻后全结成冰碴,锥在身上,寒气彻骨。战斗时要匍匐在工事上,雪水刺得手脚发紫,更苦的是他们晚上觉都睡不成,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工事里全是泥水,坐不能坐,卧不能卧,疲乏的战士刚一躺下,胸上积雪,背下透泥。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依然坚守了三个昼夜啊!任敌人炮火多猛,兵力多优,也难越雷池一步,打退了敌人几十次进攻,他们是何等的顽强,何等的英雄啊!〖HT〗
汪东兴首长的话语里透露出无限的感慨自豪。我们都被红军将士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深震憾,几个战友还在小声议论着。
但是,汪东兴首长突然语锋一转,红军却败在了自己人的手里。敌人在山下大肆活动,威逼利诱,用200块银元收买了一颗肮脏的心,在一个熟悉山路的山民带领下,敌人组织了一个七、八百人的敢死队,终于摸进了井冈山腹地,就这样,井冈山失守了。是叛徒出卖了井冈山,出卖了红军和老百姓啊!〖HT〗汪东兴首长转过身用手抚摸着“死难烈士万岁”的碑牌。这时,我站在他的前侧面,只见他满脸的悲愤之情,晶莹的泪花在他眼睛里闪动,但他不愿被大家看到。他一定是为这些冤死的烈士们感到难过吧!我想。战友们听得都是咬牙切齿,鼻孔里直冒粗气,恨不得亲手把那个叛徒打死,方解心头之恨。汪东兴首长回过头来,用沉重的口气说:〖HTK〗敌人就这样摸上了黄洋界,当时由李灿把守的黄洋界,红军伤亡很重,只剩不足百人,而且弹尽粮绝,他们被这群敌人给逼到山崖边上,但将士们宁死不屈,全部跳了下去,幸好崖底下全是松草才没死。黄洋界丢掉后,片刻功夫,八面山和桐木岭哨口相继失守,敌人集结重兵向红五军总部推进。彭德怀将军为了不使全军覆没,只好率剩余将士突围,就这样,井冈山陷落了。敌人在大小五井歇斯底里地狂叫: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到处是狼烟和火海,井冈山人民饱受敌人的摧残和蹂躏。在小井红军医院,一百多名没来得及转移的伤员,被敌人押到一块稻田里,周围架起了机枪。敌人妄图从他们口中得到一丝半缕的消息,甚至劝降,但他们一个个视死如归,不理不睬,终于在一片高喊着“打倒国民党”、“红军万岁”的口号声中,红军战士们英勇地就义了。鲜血染红了稻田,染红了白雪茫茫的井冈山。
同志们,为什么我们的国旗、军旗是鲜红的红色?那是几十年来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染红的,她永远都不会褪色,永远升起在世界的东方。
是啊,这真实的言语、亲切的教诲、动听的故事,使我更加热爱我们的党旗、军旗,因为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它永远是鲜红鲜红的。
11月21日上午9时,我们到井冈山黄坳毛主席旧居参观。汪东兴首长、邬吉成副局长、狄福才副政委的车先到,孙勇将军带着我们年轻战士的车随后才到。
毛主席旧居处有一棵桂花树,长势茂盛。汪东兴首长站在那棵桂花树下,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井冈山斗争期间,毛主席多次来到黄坳,在这里发动和领导黄坳人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运动,帮助黄坳人民建立了自己的红色政权。当时毛主席每次到黄坳,都住在这棵桂花树旁的一栋房子里,不知道有多少次,毛主席就坐在这棵桂花树下看书。如今,这棵曾陪伴毛主席度过艰苦岁月的桂花树枝繁叶茂,激情满怀地向我们诉说着当年的每一件住事。”
接着,我们又随汪东兴首长参观了火炬亭。火炬亭只是一个小小的木结构亭子,亭子里还保留有当年红军在这里书写的标语,一共有四幅。第一幅写着:打倒新军阀,打倒国民党。第二幅写着:列宁是共产党的创造者。第三幅是:少年先锋队是青年的武装组织。第四幅是:青年工农暴动起来。从这些标语上边,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战斗的硝烟,多少被压迫受剥削的工农群众,就是在这样的号召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啊!
从火炬亭上下来,我们又驱车去朱砂冲哨口。汪东兴首长的车在前,我们坐的车在后,沿着山路往朱砂冲哨口驶去。11点50分,我们就站在了朱砂冲哨口的顶峰。
朱砂冲哨口也是井冈山五个哨口之一。这里海拔1600多米,哨口像悬在云空中的一簇摇篮。它位于茨坪的南面,是通往遂川的要隘,位置相当重要。如果站在远处,朱砂冲哨口群山耸立,犹如一头猛虎蹲踞,而哨口则像张开的虎口。毛主席来到井冈山后,立即在这里设立了红军哨口,从毛主席设立这个哨口看,可见毛主席军事才能是多么杰出。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朱砂冲哨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红军第四军朱砂冲哨口”几个大字,镌刻在一块石碑上,证明着它的重要,其实它的文物价值也许还没有它的军事价值更重要。
寒风掠过哨口 ,满山的青松发出阵阵“呜呜”的响声。一场小雨给群山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衣,朱砂冲哨口此时真像一位舞蹈的少女。汪东兴首长站在哨口,赞叹地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啊!多少往事,值得我们去回忆……”
在回住处的路上,我和邬吉成副局长、狄福才副政委坐在一起,我深思着,觉得无限感慨。回忆那炮烟弥漫的战斗岁月,井冈山革命先烈和无数革命英雄,他们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战,为人民而死,全是凭着高尚的情操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今天,我们专程来到井冈山,就是来向革命先烈和英雄们学习的,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把这种优良作风带到一切工作之中。
吃午饭的时候,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汪东兴首长。他高兴地表扬我说:“说得对!回去以后一定要对八三四一部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使这种好作风发扬光大。”
21日下午,我们前往双马石哨口参观。走到半山坡,汪东兴首长说:“下午时间长,我们来个爬山比赛吧!”大家都一致称好。
大伙一齐往山坡上爬去。汪东兴首长虽然年龄大,但他的身体好,爬山技术也很高,我们这些年轻的战士也远远落在他的后边。汪东兴首长站在一个山头上向我们挥手,喊:“小伙子们,不准休息,要一口气爬上山顶!”大家谁还好意思停下。憋足一口气爬上了山顶,我看了看表,是2点20分。我们站在双马石哨口,举目眺望,真是“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只见四周峰峦峙立,高山接云。隘口紧偎幽谷,一条盘山道在深谷中左转右旋。
汪东兴首长告诉我们:“这个地方也是五大哨口之一。毛主席和朱德司令都来过这里。1965年5月27日下午,我陪同毛主席来到这里,那时的条件还很差,路很难走,只有一条小路,稍不注意,就有滚下山去的危险。现在的条件好多喽,小车也可以直接开上来。”
说着,汪东兴首长带我们走到一处凸凹不平的地方,指着说:“这就是当年工事的痕迹,也是战争的见证。毛主席1965年5月27日那天,就站在这个工事遗址上,对我们讲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道理。他老人家为人民奋斗终生……”
这时,我走到孙勇将军面前,小声说:“今天下午天气很好,汪东兴首长也很高兴,我们在这里唱支歌吧!”邬吉成副局长听到后,高兴地说:“好,唱支歌!”他指挥我们唱道:“我们是首都警卫战士,日夜守卫在毛主席身旁……”汪东兴首长也大声跟着我们唱,歌声在山谷里回荡,传向四面八方。
从双马石哨口下来,我们又到了桐木岭哨口。这里海拔1866米,与罗浮山脉相对,高差达500米,桐木岭哨口位于井冈山东部,山势雄峻,巍峨挺拔,犹如一座“城堡”守护着井冈山 。
汪东兴首长在桐木岭哨口,为我们背诵了一首井冈山民谣:高山峻岭紧相连,桐木岭头尖又尖,红军哨口守山顶,好比铁寨牢又坚。
这时,狄福才副政委也显得很兴奋,他建议汪东兴首长在这里休息一会,听他讲个故事。“哦,你早就该发挥发挥吗?我们这些战士们可是百听不厌喽!”汪东兴首长很高兴,狄福才副政委说:“我给他们讲一个传说故事,关于这个桐木岭的传说,前些天从老乡那儿听到的,大家可能也有点累,正好休息一下。”于是我们来到一块比较平坦的山坡上,几个战友都为首长们清理出一个干净的位置,我生怕会漏掉一字半句的,就坐在狄福才副政委的身边。
“大家都看到了,桐木岭满山都长满了油桐树。可别小看这些油桐树,经济价值可大着呢?它结出来的籽能榨成桐油,如果把这油在木制用具上抹几遍,那就不会渗水而且非常耐用,山民们每年都把这些桐油卖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换回一些钱、粮票和布匹之类。但是这桐木岭是如何得名的呢?相传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HTK〗
说很早时候,这一带全是光秃秃的山,有一个小山坳里住着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倌,井冈山人称老倌就是终身未娶的男人。冬日的一天黄昏,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地上躺着一颗几近枯萎的油桐树苗,老倌天性仁慈,顿起怜悯之心,便把树苗拾起来带回家栽在自己屋后的山坡上,并培上厚土,施足底肥。
第二年春天,树苗返青了,而且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老倌非常欣慰,从此他早出晚归都要给小树锄草、施肥,从不间断。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小树苗茁壮地成长,不几年就长成一颗郁郁葱葱的大树,树上开满了桐花,结满了桐籽。老倌乐得合不拢嘴,他把桐籽摘下,榨成油挑出去卖,生活宽裕多了。油桐树在老倌的心目中如同一位亲人,他总是站在油桐树下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向它倾诉。有一次他又来到树下,望着桐树,双目发呆,想到自己无亲无戚,无儿无女,不觉悲从中来,他用手抚摸着树身,声泪俱下地说:“油桐树啊油桐树,可怜我世上无依无靠,把你当成自己的亲人,可你又不会说话,如果你是个人多好啊!我能跟你说几句心里话,死也满足了呀!”,说来也怪,他话音刚落,忽听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喊“爷爷、爷爷”,老倌诧异地抬起头,举目四望,一个人影也没有。“可声音这么清晰,仿佛就在耳边一样,又没人,莫不是自己耳朵出了毛病?不会呀!”老倌百思不得其解,“爷爷,是我呀!我在您身后呐!”老倌大惊,慌忙转身,只见从油桐树上幻化出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走下地来在老倌面前纳头便拜:“感谢爷爷的救命养育之恩,您的恩德我永世难报,如果爷爷不嫌弃,我愿做您的孙女,侍奉您到长命百岁。”老倌使劲地揉搓着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这一切,他激动得用颤抖的双手扶起姑娘,用颤抖的声音说:“姑娘使不得,使不得,我们萍水相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姑娘急忙说,“我就是这颗油桐树呀!”接着她便把老倌如何拾到她,如何精心地呵护她以及老倌每一次在树下对她说的话全部说了出来,子午寅卯,一字不差,最后她说:“爷爷,您就叫我桐花吧,以后我就是您的亲人,您再也不会孤单寂寞了,”老倌张大的嘴巴慢慢地合拢了,此时他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
老倌收下一个年轻美貌的姑娘做孙女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很远的山外,加上桐花姑娘心灵手巧,能针善刺,更令许多纨绔子弟垂涎欲滴,于是求婚的人纷至沓来。谁知桐花姑娘的要求惊人:谁家的金银财宝堆成山,绫罗绸缎铺满地,高楼大厦赛京城,山珍海味胜皇帝,我就嫁给谁,气得他们垂头丧气地跑了。几天后,一个姓刘的大财主带领一班人来到老倌家,不由分说,架起桐花就走,桐花宁死不从,财主恼羞成怒,拿起一把大刀横在老倌的脖子上威逼桐花,若不从就一刀砍下你爷爷的头,桐花无奈,只好跟他们走了。却说这姓刘的财主曾先后娶了三个夫人,但均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听说桐花貌美,便心存歹念,把她抢进家来。桐花本想一死了之,但想到苦命的爷爷没人照顾,就忍辱偷生地活了下来。三年后,桐花怀孕了,财主大喜,可分娩那一天,生下的是一个半人半妖的怪物,财主当场气得吐血而亡,桐花也被赶了出来。
桐花衣衫褴褛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神不安。她想的最多的还是爷爷,她害怕爷爷经不住打击,不知是否尚在人间。但当她走到那片熟悉的山岭,看到漫山遍野都长满了小桐树时,她就知道爷爷还活着。果然,只见爷爷又在给屋后的油桐树锄草,松土,旁边还有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在帮着施肥、担水。爷爷看到桐花回来,高兴得老泪纵横,桐花一头扑进爷爷的怀里,泣不成声。爷爷帮助桐花擦干眼泪,把旁边的小伙子介绍给她认识:“他叫木根,你被抓走之后,爷爷悲伤过度,积恨成疾。一天我准备悬梁自尽,恰好木根路过这里,把爷爷救下了,多亏他的照顾,我才活到现在。他也是孤苦一人,爷爷便收下他做孙子,在这里相依为命。木根心地善良,勤劳诚实。你看,他从那屋后的大树上摘下桐籽,点在山坡上,这不,到处都是小树了。”在爷爷的撮合下,桐花与木根结为夫妻。从此,一家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做桐木岭。狄福才副政委讲完故事长吁了口气。我们都听得入了迷,还是孙勇将军的掌声把我们从故事中唤醒,接着山坡上掌声响成一片,此刻我们全然忘记了登山的劳累。在回家的路上,我请狄福才副政委告诉了我故事的来源。
参观罢桐木岭哨口,邬吉成副局长见时间还早,就向汪东兴首长提议:“我们到山那边看看吧!”汪东兴首长欣然同意。一行人便沿着山间小路,转过一座山,向山那边走去。山路曲折难行,大伙儿走得很慢,沿途多是怪石兀立,古藤奇树。突然,我们看到一颗松树,长势怪异骇人。只见它的下部粗大弯曲,树身破裂鼓暴,聚成一个盆口大的疙瘩,它的上部却长出两根枝干,笔直笔直,顺顺溜溜,枝叶青翠繁茂。大伙儿都围着这棵松树,不断发出啧啧惊叹。汪东兴首长说:“这棵树下部弯腰驼背,显然是受过战火的烧毁,勉强保存了生命,但它树大根深,生命力强。你看它上边又长出来的两根枝干,多么潇洒漂亮,它多像是一个母亲背负着两个孩子呀!”
汪东兴首长的一席话,叫我们长久沉思,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大伙儿都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棵树,长久地沉默。
晚上,我们又返回茨坪宾馆,因为疲倦,首长们都提前休息了,夜深人静,我认真地写着日记。这次井冈山之行,使我受益匪浅。我再也难以按捺自己的感情。便在日记上题诗六首,表达我无限感慨的心情。这六首诗如今看来,都很肤浅,现抄录其中两首置于此:
〖JZ〗〖HTH〗墙和树〖HT〗
井冈山大井旧居,被敌火烧毁后,仅留下一段残墙和两棵烧干的大树。后来残墙被嵌在新墙之中,大树经过精心护理,四季长青,被称为常青树。我于1978年11月20日下午3点10分参观到此,触景生情,遂题诗纪念。〖HTK〗
光辉灿烂大井屋/四季长青英雄树/竹林举起革命枪/茅屋挥动杀敌斧/几度春风吹杨柳/几度冰雪化甘露/东来紫气情怀暖/不尽豪迈借天抒
残墙已释燎原火/历史丰碑树心上/当年恩人屋里住/是您支起安居房/辉煌不因烽火短/沧桑历尽与天长/非凡身世牢记下/历史见证永流芳
〖JZ〗〖HTH〗桐木岭〖HTK〗
石狮口上仰高山/白云浮动红旗展/将士攀山如平川/根据地/军民合力守山关/高山峻岭紧相连/桐木岭头尖又尖/红军三设防护线/固金汤/消灭敌兵万万千〖HT〗
11月22日早起8点,邬吉成副局长通知我们:“今天结束参观,大家休息一天。”大伙儿连续几天参观,一直没时间整理个人卫生,便趁这个时间忙开了。汪东兴首长一早起来,就在屋里批阅文件和整理日记,我就悄悄把他的衣服和鞋袜取出来,洗净、晒干,又送回原处。
山区的温差很大,我给小梅披上一件外衣,她问我:“你冷不冷?”/在夕阳的余辉里,我们牵手而归/那天,我们谈了很多很多……又是一个艳阳天,碧空如洗,微风轻拂。
吃早饭的时候,邬吉成副局长通知我们今天休息,这太好了,前几天我答应小梅要与她合几张影,可一直没时间,毕竟来井冈山的机会少啊!况且,她还有自己的相机。忙完自己的事,我向领导请了假,便来到她的住处。
“小梅,忙什么呢?”她正在晾衣服,看见我过来就麻利地把衣服晾完,“我正准备去找你呢,你过来了就好。”小梅很高兴。
“哦!看来我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喽。”我打趣地说。
小梅用手一点我的鼻子,“你什么时候也学得油嘴滑舌的,嗯?”
我急忙正色道:“今天正好休息,我刚才向领导请了假,不如我们到山上走走吧!别忘了把你的相机带上。”她愉快地点了点头,蝴蝶一般地飞进房间去了。
不大一会,小梅出来了,除了脖子上的相机,还背了一个鼓鼓囊囊的挎包。我接过相机和挎包,问她:“这里面装的什么?沉甸甸的。”
“你看看不就知道了。”原来是几块面包,苹果和一壶水。
“现在快十点半了,总不能立刻就回来吧?带点食物充饥也可以多看看吗?你说对不对?”
我连忙说:“还是你想得周到,”女孩子的确心思细密,一点不假。
我俩兴致勃勃信步登山。小梅今天换了一身便装,一套粉红色冬长裙穿在她身上,行走在松竹掩映的山路间,如同一朵绿叶丛中起舞的牡丹格外妩媚动人,我不禁看呆了。
初冬的井冈山依然满目苍翠。那绿的竹、青的松,仿佛是在向世人昭示着这座革命的山将像它们一样,永远蓬勃,四季长青。
“多美的山哪!秀美中不乏雄壮,威武中透着灵气,平凡中更见伟大!我爱你啊!井冈山,你是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我无限感慨地抒发自己的胸意。
“格格……,你还挺有诗情画意的啊!”小梅开心地笑了。
“是啊,我对这座山充满了无限深情哪!”
“嗯,我也是”
“哦,对了,小梅,你的家乡有山吗?美不美?”我盯着她问。
“有,美得很呢!我家那儿山美、水美、女孩子更美,你要是看花了眼,肯定连家的方向都找不到。”
“再美也比不过你,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女孩子。”
“又耍贫嘴了,”小梅撅起嘴,“人家不理你了,就会取笑。”她面带羞涩地低头抚弄自己的辫子,我看得出她其实很高兴,我也高兴。
我们边说边走。小梅问我:“丙需,听说你这次参观,做了很多笔记,还写了一些诗,借我看看行吗?”
我说:“没问题,等我整理好了,就可以给你看。”
“那你认为这次参观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她停下脚步等我回答。
“精神,井冈山精神”,我显得激情澎湃,“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亲切地体会到了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在革命受到挫折时,来到了井冈山,在条件极度恶劣的环境里,他们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艰难障碍,最后他们终于在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基础上将革命的烈火席卷了整个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那么,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工作或理想上的?”
我眼望群山,神色坚定地说:“不管今后在什么岗位,我都会把今天学到的精神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去。”小梅向我投以赞许的目光。
“听说毛主席与贺子珍女士在井冈山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小梅说。
“是啊!还有朱德与伍若兰同志,陈正人与彭儒、蔡协民与曾志等伉俪在井冈山相濡以沫,患难与共,为革命事业都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啊!”
北风吹来,竹叶沙沙作响,好像是为我们的感慨而感动。
忽然,一阵清脆的叮咚声,琤琤不绝,好似珠落玉盘,又如同一位杰出的大师抑扬顿挫地拔弄着自己手中的筝弦,韵律悠扬,声声入耳。
小梅忽然拉着我的手,急切地循声找去。我俩小心翼翼地翻下山坡,穿过一条曲折的小径,眼前豁然开朗,一汪清澈的潭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微风吹来,潭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一块长满青苔的巨石凸兀地镶嵌在山壁上,从山顶上奔泄而下的溪水经过它的感化,立即化作无数颗欢快的水珠,争先恐后地跃入潭中。水潭周围长满了小树小草,一侧的石壁上“飞凤潭”三个字赫然醒目。
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小梅高兴得手舞足蹈,银玲般的笑声在山谷间回荡。我俩沉浸在这画境诗意般的美景之中。
少顷,我轻轻地对小梅说:“你知道吗?关于这个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