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花园村训练

李丙需回忆录 2017-06-021admin

第三章〓花园村训练

我用崇拜的目光注视着那些久经战阵的老军人/我对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说:我们河南人不爱吃大米,玉米面窝头也不好吃〖HT〗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期待着新兵训练早点开始。渴望自己早日成为一位军人。我哪里知道,严酷的军事训练使我几次忍不住想哭。
花园村位于北京西部,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每年都有八三四一的新兵到这里训练。五尺多高的围墙把这个训练基地围得严严实实。大院里是一排排高楼,平展的柏油马路,路两旁的松柏成行,花木成荫。院内还有一片桃林,这时候树叶落了,粗壮的枝干展示着这些桃树夏日的丰采。一块十多亩大的操场,宽阔平展,从早到晚都有一些军人在这里练武,训练的操作声使花园村充满着威武之气。还有一座大礼堂,是专门供开会和娱乐的场所。趁着休整的时间,训练队的首长带着我们这些新兵,在花园村到处走走看看,让我们熟悉这儿的环境。
休整三天后,正式的军事训练开始了。
这天,训练大队的大队长梁子臣把我们集合在一起,说:“你们要在这儿进行四个月的专门训练。再过两天,咱们八三四一的首长汪东兴同志和张耀祠同志要来参加新兵训练动员大会,给大家讲话”。我在家的时候,就听说过汪东兴首长的名字,知道他是中央办公厅的主任,是个大官,但不知道他还是八三四一的首长,听说他要来,大家都很惊讶,也很激动。张耀祠的名字还是第一次听说,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我们中央警卫团的团长,直接领导着我们。
过了两天,新兵动员大会开始了。那天,我们早早地进了大礼堂会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着首长。大约8点30分,只见一阵骚动,有三位军人在其他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了会场。其中走在前边的军人,中等身材,不胖也不瘦,显得强健有力。他留着短发,一双眼睛,目光沉稳。紧挨着他的那位军人,年龄和他差不多,但身材比他高点,非常雄伟。另外还有一位军人,也随着他们。几个人健步登上主席台,这时候新兵们都很兴奋,会场上充满热烈的气氛。
主持会议的人依次介绍了几位首长,那个前边的果然就是中外闻名的汪东兴首长,高个的就是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首长,另外一位是副团长张宏。我用崇拜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心中想:这一生能跟着这样一些老一辈革命家一起工作,真是幸福自豪。
首长们依次作了简短讲话。汪东兴首长说:“同志们,希望你们在这次训练中接受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以优异的成绩结束训练,为保卫党中央毛主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时候台下一片喊声:“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会议结束时,汪东兴首长、张耀祠团长走下主席台,一一和我们新入伍的同志握手。我们这些新兵都没有精神准备。当他们走到大家面前时,大家显得很慌乱,有的激动得双手抓着他们的手久久不放,有的却躲躲闪闪,有点不好意思。当他们和我握手时,我浑身有点抖了。
我的家乡赵庄村地处平原,那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年年打好多粮食,在我们当地素有“粮仓”之称。因此尽管当时别的地方生活都相当困难,但我们村却天天能吃上白面,在家里吃惯了白面,对白面做成的食物,例如面条、馒头有一种特有感情。可是一到部队,每天都是大米,尽管菜也不错,有肉、豆腐等,但我仍然吃不习惯,大米填到嘴里,干嚼就是咽不下去。最不能叫人理解的是,食堂每天都要让我们吃一顿玉米面窝头。这种窝头既粗糙又硬,很不好吃。没过几天,我心里就有点烦了,但见别的新兵都不吭声,我也不好说啥话。
有一次,我们正训练时,发现张耀祠团长来了。休息的时候,他正好转到我们班。大家都站起来,他挨个拍拍我们的肩膀,微笑着问:“训练苦不苦?生活怎么样?”这时候我看他慈祥得像个老太婆,一句话冲口而出:“报告首长,训练我不怕,可是我们河南人不爱吃大米,这里却天天都吃大米,玉米面窝头也很不好吃。”
张耀祠团长笑着看了我一眼,没吭声,转身看着大家,问:“你们怎么样?”大家都光笑不说话。张耀祠团长又转向我,慢慢地说:“大米营养成分很多,慢慢吃就习惯了。玉米面窝头是毛主席给我们规定的,毛主席是让我们不要忘本、要艰苦奋斗。”
一听是毛主席让吃玉米面窝头的,我心里不仅没了意见,反而感到一种骄傲。
我的腿受了伤,感染后发烧躺在床上/汪东兴首长掂着苹果来看我,他赠我一本《毛泽东选集》训练越来越紧张了。
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早操罢,就整理内务,洗脸刷牙,吃早饭,八点正式训练。训练队梁子臣、杜秉山两位大队长天天给我们讲解训练课目,动作要领,给我们做示范,陪我们一起练。训练内容有立正、稍息、敬礼、坐下、队列、四面转法、拳术、刺杀、射击、战术。教练都是军中高手,一个个武艺高强,身手不凡。教练讲了要领后,由班长带着我们个别练。每天有三个小时的政治学习,除此之外都是训练时间,一直到晚上九点半军号吹响熄灯睡觉。军事训练是非常艰苦的。从早练到晚,练了一天,躺在床上浑身困疼。练踢正步,看着简单,但它能让腿肿得抬不起来。练刺杀,双手磨出血泡。练拳术摔打,个个都满腿鲜血,练立正姿势,身子靠住墙,一站就是几个钟头,不能有丝毫动弹。像《西游记》上唐僧和妖魔比试坐禅,有时站得浑身像蚂蚁乱咬。
但是,谁也不叫苦。据说训练结束谁达不到标准,就进不了中南海。大家怕进不了中南海,因此再苦再累也都悄悄忍住了。
一天练卧倒,我的左腿摔出了血。当时没在意,咬咬牙挺了过去。连续几天训练,老是碰到伤处,伤口连着伤口,竟又感染了。血脓齐流,粘在军裤上,疼得钻心刺骨。但我害怕落后,没有吭声,一直坚持训练。第三天,我开始发起高烧,连床也起不来了,只好休息。
〖JP3〗我有病躺倒后,原五大队卫生员路顺江同志一天给我打三次针,班长石金河对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给我打饭,打洗脸水,帮我洗衣。
但尽管如此我躺在床上,仍然胡思乱想,最多的是想家。又老想在家时的舒服事。这天班里的同志都训练去了,我一个人躺在床上。阳光从外面射进宿舍,照在我身上暖洋洋的,我不由地想起家来,想起母亲在我有病时,总是把药端到我床前用嘴吹了又吹,然后轻声地劝我喝……〖JP〗
正当我想得入神,忽然有人推门而入。我一眼看见汪东兴首长和梁子臣大队长并肩而入。汪东兴首长手里掂了一个小塑料袋。他们走到我床前,汪东兴首长坐在我床头,伸手摸摸我的额头,亲切地说:“听说你病了,我们来看看你。”我赶紧爬起身,不知说啥好。梁子臣大队长说:“他是河南兵,叫李丙需。训练很刻苦。”汪东兴首长点点头,说:“我听耀祠同志说起过,你现在吃惯大米了吗?”说着,也不等我回答,又说:“听说你带病训练,表现很好。等病好了要继续搞好训练。”说着,就解开那个塑料袋,从里边取出几个苹果,又说:“这几个苹果是咱中南海的苹果,送给你,还有一本毛主席的书,请你好好学习。”
当时我紧紧抓住汪东兴首长的手,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汪东兴首长和梁子臣大队长走后,我眼睛看着《毛泽东选集》,嘴里吃着中南海的苹果,心中想:这么大的首长,工作那么忙,还抽出时间来看我一个普通的新兵,亲得像一家人似的。真是像我以前从书中看到的红军官兵亲如兄弟的故事。
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心中激情难以平静。汪东兴、张耀祠两位首长对我真是太好了。我和我的战友们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苦也有,累也有,但心里却感到无比地光荣和骄傲。于是,我坐在床上读起汪东兴首长送给我的《毛泽东选集》,读了一会,我又写了一首诗歌和一篇日记,新兵训练结束时,我亲手把那首诗歌和几篇日记一起交给了汪东兴首长,受到了他的表扬。诗歌的题目还是汪东兴首长给我起的,内容是:
〖JZ〗〖HTH〗律动方心
〖HTK〗抓一缕晨风薄雾/塞进整齐的步伐/操场上/飒爽的身影/汗融霜花/渴望编织着光荣/憧憬开始萌芽/军功章里/总有几点鲜血/和着泥巴/炯炯的眼神/坚定地挨过摸爬滚打/爽朗的笑声/与赞歌/豪情对话/军人最值得骄傲自己/无悔的年华/一身橄榄绿/把艰难扛举/用生命卫国保家
1973年12月20日〓晴
训练中我的腿上受了伤。开始能坚持训练,但没几天就连路也走不成了,一天三次打针、吃药,伤处仍是疼得难以忍受。吃药、用饭,同志们送到我眼前,一切照顾得非常周到。可我心里却很痛苦。我痛恨自己的病,病呀,病呀,你怎么这时候来到呢!你让我怎么完成党交给的训练任务呀!我躺在床上,看着同志们在训练,在学习,在工作,心里焦急,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天,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这个普通的一兵,在有病时,一位中央办公厅的主任、老红军,那么大的干部会来看望我。让我吃中南海毛主席用的苹果,送我《毛泽东选集》,要我好好学习,等病好了再训练,但一定要完成训练任务。短短的几句话,小小的一点礼物,我感到它价值千斤。这真是让我激动地热血沸腾。我感到这真是太幸福了,但压力也太大了,若搞不好训练,怎对得起汪东兴首长的一番心意,怎么实现我进中南海保卫毛主席的心愿。想到这里,泪水模糊了双眼,日记再也写不下去了……
那么我该怎么办?我要战胜疾病,我要训练,我要战斗,我要完成首长交给我的任务,练一身过硬的军事技术,早日实现我进中南海保卫毛主席的愿望。决心为保卫好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绝对安全而努力工作,英雄战斗,夺取胜利……
1973年12月26日〓阴
我入伍射击的成绩是优秀,打了72环,成绩还不错。但是否符合实战要求,射击技术是否完全掌握,我看还做得很不够,离党和毛主席的要求还很远。
我的射击训练是波浪式的提高。开始时对打枪有怕的念头,经过指导员的帮助,去掉了这种念头。四点练习中枪面总是往左歪。经过班长的一再纠正,终于改正了过来。在100米距离射击练习中,初开始不够细心,出现偏左偏右现象,经过班长的耐心帮助有了进步,取得了优秀成绩。后来产生了骄傲情绪和怕苦怕累思想,训练成绩又下降了。
为什么越打越不好呢?我感到有这样的原因:一、不够细心;二、心慌;三、姿势变动;四、有点骄傲思想;五、想要10环,结果不会来10环。当打立姿时,由于紧张,连子弹也推不上膛了。打时不考虑环数,按平时训练去打,得到的是10环,不这样,必是失败。今后我要好好掌握三不打:姿势不正确不打,瞄不准不打,思想紧张不打,并认准八个字:大胆、沉着、细致、果断。

1974年1月6日〓晴
今天,收操走到宿舍门口时,连长吹响了军哨,说每班去两个人领煤。班长一声令下,我就提起煤桶向煤场奔去,一口气提了三桶煤,并用手一捧捧把煤捧到煤仓里,全身都出了汗。这时,我忽然发现十二班的煤没有人提,就跑去把煤一直送到十二班。运煤的路程虽远,楼层虽然高,煤虽然很脏,可这样能使自己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HT〗
〖DS(3*2。5WB8001〗〖JZ(〗〖YY(〗〖ST0YT1〗3〖ST〗〖YY)〗〖JZ)〗〖DS)〗〖HT〗
〖HT4”H〗〓〓张耀祠团长教我练打拳,训我说:“你真笨!你这叫比葫芦画瓢,训练结束拿不到优秀,我要叫你写检查。”〖HT〗
几天之后,我的身体稍有好转,就开始参加训练了。班长石金河说:“你还是多休息几天,等病彻底好后再训练。”可是我不敢再休息了,课目丢下这么多,到时候过不了关怎么办?因为耽误了时间,心里有些急,开始训练后,除正常训练外,我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早起晚睡,星期天也不休息,抓紧点滴时间,一个人在操场上苦练,想把耽误的时间夺回来。
星期日的早晨,班里的同志睡得正香,我一人提前起来,跑步来到操场。操场上空荡荡的,很安静。我找个地方,练起捕俘拳来。刚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人跑步来到操场,围着操场的边缘跑起来,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张耀祠团长,我急忙跑过去,向他敬礼后,问:“首长,你怎么到这儿跑步呀!”张耀祠团长说:“今天是星期日,中南海的事不多,我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训练情况。”
说着,他停住脚步,问我:“小李,你刚才练的是捕俘拳吧?”我不好意思地回答:“是!”他看上去满有兴致地说:“好吧,我来教你一套动作。”我一听高兴极了,早就听说张耀祠团长身手不凡,一跳能跳起来一人多高,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主要都由他负责。今天能拜他当回老师,那可太好了。
张耀祠团长果然说到做到,他先给我重新讲了捕俘拳的动作要领,然后给我做了一套示范动作。捕俘拳套路很多,仅臂功一项里,就有冲拳、横勾拳、下勾拳,此外还有腿功、倒功等。看着团长干净利索的示范,我羡慕极了。
 做罢示范动作,张耀祠团长要我先摆摆架子,在我摆架子过程中,他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出拳,怎么踢腿。在做腿功中的弹踢动作时,本来是左腿向前半步,右大腿抬平屈膝,脚尖绷直,小腿猛力向前弹踢,迅速收回,然后在右腿向前落地的同时,起左脚接右脚弹踢。但是我怎么也做不好。张耀祠团长生气地说:“你真笨!”我自己也红了脸。这样折腾了一阵,我弄得浑身是汗,他的衬衣也湿透了。张耀祠团长说:“这样吧,反正我今天也没多大事,上午咱们再练。”说罢他就先走了。
吃罢早饭,我又早早来到了操场。张耀祠团长还没来。我以为他事多,可能来不了,便自己先练起来。大约九点来钟的样子,我看见他从一栋楼房匆匆往这边走来。
原来他还没忘。
那个上午,我在张耀祠团长的教练下,练了三个来小时。他教得很仔细,有的高难度动作,他要向我做三四次示范,直到我看懂为止。一个上午的时间,我学会大约一半。中午了,张耀祠团长说:“救人救活,教人教会,干脆下午我再教你半天。”
我听了别提多高兴了。
中午饭张耀祠团长就在我们战士伙房吃。我慌忙地给他打了一份饭,他同我们就坐在一张桌上吃。吃罢,我给他打了盆热水,他洗罢,就午休了。但是,我却没有疲劳的感觉,心情振奋,趁午休的时间,我又跑到操场上练起来。
下午,张耀祠团长办完公事,已是四点钟了。他赶到操场,见我练得满头大汗,脸上满含笑意。他让我稍作休息,然后叫我把上午学的动作做了一遍。我认真地做完,他带着遗憾地说:“你这叫比葫芦画瓢。单会动作不行,还要有力、迅速、准确。否则就不能一下子击敌于死地。”说罢,见我脸通红,又安慰我说:“还算有进步,基本功嘛,要慢慢上进。”
下午,张耀祠团长教得更认真了,几次挨批,我也不敢大意,卖力地学。天黑的时候,我已经将捕俘拳的全套动作都学会了。张耀祠团长临走时,又很严肃地说:“等到训练结束,这套捕俘拳你要达不到优秀,可要给我写出书面检查。”
那天晚上,尽管练了一天功夫,我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老想着怎么才能练好,到时拿个优异成绩。张耀祠团长临走时那句话,对我压力太大啦!
我知道自己做错了,很难过地低下了头/狄副政委给我们讲起解放战争时期战士们刚进北京城的故事,训练场上笑声不绝于耳〖HT〗
新兵集训的日子是团结、紧张、艰苦、活泼的日子。那些充满稚嫩的昨天,在思潮的涌动下,不经意地就走出早已定格成历史的军旅岁月,站在我回忆的笔尖,与我重温那飘洒着欢快花絮的从前。
在训练场上,新战友们总是竭尽全力地想提前揣摩出指挥员的下一个口令,并认为这就是“超前意识”的最好体现。班、排长们强调这一观点主要是能使大家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训练效果,这种精神的内在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队列训练的过程中。
当指挥员站在队列侧前方的位置上时,大家都把意识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做出第一反应。因为大家都是同时入伍,一起训练,谁也不甘心落后,但刚开始时的队列训练是很难找到统一的感觉的,总避免不了参差不齐的尴尬局面,甚至在集训结束后的汇报表演大会上,都有极个别战友在队列中出了“洋相”。
我就曾经“超前”过:集训开始了大约半个月,有一次是在训练齐步走的时候,班长下达完立正的口令,但下一个动作的口令尚未发出,我已从队列中昂首迈出,不知不觉竟走出四、五步,猛然回神停下脚步时,我已不知是进是退。待我转过身时,战友们爆发出一阵笑声,我的脸顿时通红,面颊在寒风里犹自火热。这时,班长一脸严肃地走到我面前问:“你对自己的动作做何解释?”我支吾了半天才说:“按照班长的操课规律,我估计你是喊齐步走,所以我……”,“你估计?你怎么知道我不会下其它的口令?你怎么不用余光标一下别人?自作聪明。”我知道自己做错了,很难过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训练时我不敢稍有大意,终于再也没有那样过。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就在我“超前”的后几天,连队组织了一次队列比赛。与我截然相反的是,我们排里的一位新战友却上演了一次“滞后”的闹剧。班长下达跑步走的口令,其他人都跑出好远,而这位战友却静立原地,像是刚从某个思绪中醒来一样。就因为他的表现,他们班的名次也排到了最后,回来后班长不解地问他,“我见过很多新兵在比赛时确实很紧张,但像你今天这样我还很少见。”后来听这位战友说,当时他的思想的确很紧张,但并没有开小差,不知为什么居然没有跑出去,他也很遗憾。
事实上这样的现象在新兵当中屡见不鲜,时间一长便熟练生巧了。
训练间隙,我们经常是很开心的。一个排的战友聚拢在一起,天气冷便进行各种运动手段暖和身子,像赛跑啦,推人墙啦,集体斗鸡什么的,五花八门;累了的时候,各自便拿出生平本事,表演一番。有的唱歌,有的朗诵,还有山东的快板,陕西的秦腔,尽管唱的水平有限,大伙还是很高兴,少了一份训练的辛劳。不过最多的要数讲故事,战友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在不同的环境里长大,讲出来的故事也是五颜六色。偶尔,我也会讲上两段,但我认为不精彩,最令人忍俊不禁的要数狄福才副政委给我们讲的故事。
那天,操课训练得很累,排长把我们组织到一块,坐下来休息,不知是哪位班长说狄副政委来了。大家“唰”地全部起立,站好。果然,在大队长梁子臣的陪同下,狄副政委和两个干事模样的军官来到了我们训练场上。负责施训的另一位大队长周秉山立即用宏亮的声音喊:“全体注意,立正!向狄副政委敬礼!礼毕!”稍后他作了训练汇报,随即,狄副政委用他雄浑的声音同我们互相问候。“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狄副政委要求我们在训练中要刻苦、用功、一丝不苟,休息时也要组织得有序、活泼、丰富多彩。然后,他示意让大家继续休息,便与两位大队长一起在训练场上跟新同志们互相交流,不时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们又重新坐下,但谁也不说话,大家都知道狄副政委会过来,有的不想说,有的胆小不敢说,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很快狄副政委转到了我们排,排长刚想要战士们起立,他立即阻止了,排长挠着头说:“这些兵胆子比较小,看见您过来了,故事都不敢讲。”“哦,是这样吗?”狄副政委笑着说:“你们都是新社会里成长起来的青年,思想上不要那么拘紧吗?在咱们的军队里是官兵一致,平等相待,大家放松一点、放松啊!”听了他的话,看得出战友们都如释重负,神色缓和了不少。这时,只听排长说:“首长,如果您有时间,能不能给他们讲个故事,我们听过您讲的故事,特别有意思。”几个班长也在一旁趁机随声附和。只见狄副政委看了一下手表,点了点头,然后对其中一个随行人员说:“你给我家属挂个电话,就说中午饭我在这边吃,不用等。”接着他又对我们排长说:“把你们连队的几个排都组织过来,让他们也听听,机会难得,今天就让大家好好轻松一下。”顿时,操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就这样,百来号人在操场上把狄副政委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他面带微笑地给我们讲起了解放战争时期将士们刚进北京城时的故事:“我那时担任中央警备团的九连指导员,我们是最后才进城的,从第一拨人民解放军进城以后,陆续地就引发出不少的笑话,有些是我们进城以后,战友们互相告诉的。这些笑话如果在今天是不会发生的,但那时不一样,战士们没进过大城市,没见过世面,所以处处出‘洋相’。
“一个战士去中直供应部的合作社买香蕉,接到手后,他把香蕉在自己的衣服上擦了擦,便往嘴里塞。售货员见状,忙说:‘同志,应该先把皮剥掉再吃。’孰料这战士边吃边说:‘不用不用,我习惯吃带皮的。’走出门,他对战友说:‘这东西一点都不香,为什么要叫香蕉呢?我把皮剥掉吃,看香不香,’于是,他又拿起一根,这下他才发现剥了皮比刚才果然好吃一些。”
〖JP2〗狄副政委说到这里,战友们一个个早已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流出来了。操场上另一边的战友们惊异地向这边张望,不知谁讲的故事居然能让大家如此开心。狄副政委接着讲:“进城以后,很多纠察队员只要发现有戴耳机的便人机并收。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还存在许多不良因素,很多特务人员利用电台搞大肆破坏,所以他们对耳机之类非常敏感。〖JP〗
“有一天天刚放亮,纠察队员在城西一条胡同里抓住一位老太太的手不放,原因是老太太随身携带的行装里有一副耳机,他们认为她是搞间谍活动的,硬要往军营里送。急得老太太满头大汗,忙不迭的解释:‘解放军同志,我是赶往女儿家,伺候她坐月子的呀!你们怎么能抓我呢?’这纠察队员心想,你这狡猾的特务老太太,还挺会编谎话,看你心虚得出了一身汗,有耳朵就有电台,这是上头说的准没错。任她如何解释就是不信。带进营房以后弄得领导哭笑不得,还得亲自向老太太赔礼道歉,那纠察队员更是打拱作揖说了几箩筐的好话,这才了事。”
这时,我发现有好几个战友都像我一样用手捂住肚子,笑得只剩喘气的份儿了,但故事还在继续,依旧是那样令人不可抗拒:“也记不清是哪个节日,反正是刚进城不久,当时没有伙房,便在外面搭起了大灶。一口大锅里,热浪翻滚,白气腾腾,因锅灶较高,锅里又满满一锅饺子,而炊事班长个头不高,他索性站到锅沿上,边捞饺子边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因为人很多,他一口气捞了好几锅饺子,可能是热气把他熏晕了,结果一头栽进了翻着白浪的大锅里。战士们又没经验,七手八脚地把他从锅里捞出来后,竟顺势把炊事班长塞进旁边的一口大水缸里。本来,医院离他们很近,但经过他们这么一冷一热地折腾,用门板才抬到半路上就没气了。”
〖JP3〗等狄副政委一脸正经地把故事讲完,我们早已笑倒了一大片,在部队集合回去吃饭的时候,有的战士已经浑身无力是被别人给扶着才站起来的。那天,我们真的笑得很开心,笑声弥漫在操场的上空,很久、很久……训练场上,汪东兴首长和张耀祠团长分别表演了自己的拿手绝技,令我大开眼界/汪东兴首长说:“小李的训练表演不错。”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很快就要结束了。
训练期间,我们多次听说汪东兴首长和张耀祠团长都是从十六七岁参加红军,在长期的战斗中,各自练就一身绝技。汪东兴首长除精通各种拳术、武器外,还能徒手攀登三层高楼,一人多高的墙壁可以一跃而过,还可以手扣墙砖,贴在墙上五分钟内一动不动。张耀祠团长也武艺超群,他的捕俘拳堪称一绝,他能把三百多斤的重物摔一丈多远。他的起跳功夫很高,当对方把他摔倒后,他的指头往地上一点,能跳一人多高,快得像闪电一般。
有次训练,张耀祠团长也在,在我们这群新兵的一再要求下,张耀祠团长为我们做了表演。他表演的动作是捕俘拳的基本动作,但显然又有了新的发挥。只见他先挑了位个子最大的新战士,让那位战士站在距沙坑一丈多远的地方,然后他站在那位战士身后五六步的距离扎个架子。突然,只见他一跃而起,雄鹰般闪到那位战士身后,一手抓住战士衣领,一手抓住战士的裆部,猛力往前一送,只见那位大个子战士被凌空抛起,落在一丈多远的沙坑里。大家还没来得及喝彩,只见他飞身跳起,猛扑向沙坑,不知怎么回事,大个子战士又被他提出沙坑,放回原来的位置上了。而大个子战士迷迷瞪瞪的还没反应过来呢!
场上立时爆发出一阵掌声。
训练快结束的前几天,汪东兴首长由梁子臣大队长陪同,来到了训练场。杜秉山副大队长向他做了敬礼报告后,他摆手让我们休息。大家散队后,围住了汪东兴首长。那天他特别高兴,在战士们中间又说又笑,趁这个机会,我挤到他身边,鼓足勇气说:“首长,听说你武艺高强,给我们表演一下吧!”我这么一说,大伙儿也大胆起来,一齐要求道:“首长,给我们个学习的机会吧!”
汪东兴首长没有吭声,笑眯眯地开始脱军衣了。大家一齐鼓起掌来。汪东兴首长活动一下身子,做了个军体拳的预备姿势。随后,只见他弓步冲拳、穿喉弹踢、马步横打,内拨下勾……只见一团身影在训练场上左右盘旋,上下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忽然,汪东兴首长向前猛跑几步,身子向前一跃,飞向一人多高的砖墙上跑了起来,又一个高难动作,轻松地回到了原处,真是棒极了……
一阵掌声中汪东兴首长结束了他的表演。他结束表演后,一边穿衣,一边说:“没有以前熟练喽!”说着,左右巡视一下我们又说:“我刚才看了你们的训练,差得远哟!”
训练结束那天,我们为首长们作了汇报表演。那天的场面很隆重,事先在训练场上搭了个主席台。主席台上摆了一排桌子,铺上了绿色台布。一幅“新兵军事训练汇报表演大会”的大字横额,高高悬挂在主席台正上边。
汪东兴首长、张耀祠团长、邬吉成、古远兴、狄福才、姚湘娥几位部队首长表情严肃地坐在主席台上。参加汇报表演的五百余名新兵列成方队,肃立在主席台下。大伙儿经过四个月的严格训练,已经掌握了各种军事技能,像个军人的样子了。和刚来时相比,像换了个人。今天的表演,还有一层重要意义,那就是谁能不能进中南海,就在此一举了。因此,大家一个个精神饱满,英姿焕发,单等着梁大队长一声令下,给首长们一份满意的答卷。
训练表演正式开始。只听一声令下,一连先做队列表演,战士们步伐整齐,行动划一,口号声雄壮有力,训练场上气氛热烈。接着,各队依次表演了拳术、刺杀、投弹。那天,我表演得格外卖力,格外认真。汇报表演结束后,汪东兴首长和张耀祠团长并肩向训练大队部走去,当路过我跟前时,我尊敬地向他们行军礼。汪东兴首长握了一下我的手,说道:“小李的军事动作不错。”张耀祠团长说:“这个兵吃苦精神很强,带病训练,今天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很不容易。”
听到首长的表扬,我心里暗暗高兴,因为马上就要分配工作了,我是多么希望能够分到中南海,在毛主席身边,为他老人家站岗放哨呀!
我很纳闷,为什么没有把我分到中南海,却让我继续留到花园村,为这事我苦闷了三天。
训练汇报表演以后,我们这些新兵的思想就有些乱糟糟了,晚上睡觉时议论纷纷,都在猜想自己可能分到什么地方。有的沾沾自喜,有的垂头丧气。喜者可能估摸着自己能分到理想的地方,不高兴者可能想着自己有某种不足怕分不到好地方。
部队开始组织大家学习警卫工作的原则,哨兵的职责,军人保密守则等等。大家知道快要分配了,就格外小心,尽量不出差错影响分配。果然,一天上午,分配名单终于公布了。我原以为自己训练成绩好,分配肯定没问题,不料一公布名单,我傻脸了。和我一起入伍的同志们都分到各个中队,给自己的首长做警卫工作了,却把我暂时留在花园村,继续一种专业武器的训练。
我脑子里早装满着如何往中南海去保卫毛主席的念头,猛一下有了这个决定,自然想不通了,热情一下子从一百八十度下降到零度以下,吃饭睡觉都不正常,走路连头都抬不起来。后来我终于忍不住,给张耀祠团长拨了个电话。
张耀祠团长在电话中说:“这是汪东兴同志的意见。这个专业武器训练,是根据林彪事件的教训增加的。我们八三四一部队配备的新型武器,需要一批有文化、精干的人去掌握,警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关键时刻,我们离不开它。因此希望好好学习,这是组织决定,请你自觉服从,有什么想不通的,可找你们教导员谈谈心。”说罢就把电话挂了。
既然是组织决定,又有这么重要,我心里虽然不是很畅快,但还是很快投入到了新的训练之中。掌握这种专业武器的训练难度很大,它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去了解它的结构、性能、特征,去掌握它的操作技术。我和老同志们一起,整整又用了两个月时间,经过刻苦努力,严格训练,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这项专业武器的训练。
事后我才知道,学习这项专业武器技术对我们警卫工作是多么重要,而汪东兴首长让我接受这项专业武器的训练,是有意对我的培养。
1974年4月份,专业武器训练结束,我很快就进入了中南海,实现了自己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最大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