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少年梦和青春理想

李丙需回忆录 2017-06-021admin

第二章〓少年梦和青春理想

少年梦和青春理我的苦难家史/日本鬼子欠下我家的累累血债/日军血洗我家乡罪责难逃/是党和毛主席把我全家从苦海里救了出来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把他的侵略魔爪伸向了我国。七七芦沟桥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者更加肆无忌惮。他们灭绝人性地采取烧、杀、掠抢“三光”政策,百般欺凌中国人民,使成千上万中国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妻离子散,我家的遭遇,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缩影。
1942年春天,由于天公作祟,久不下雨,大地干旱的裂口板结。到了秋天,祸不单行,蝗灾又向我的故乡袭来,庄稼颗粒不收,饿殍遍野。1944年4月初,日本鬼子打到了郏县,占据了郏县大部分地区。4月11日下午,我年仅十三岁的父亲,随我祖父和乡亲们一起上寨墙惊恐地朝东张望,只见十里地外,一片尘土飞扬。阵阵轰鸣的坦克声和“突突”的炮声清晰可辨,并不时传来“叭、叭、叭”清脆的冷枪声,一架日本飞机在东南方向上空飞旋,发出尖厉刺耳的怪叫。“鬼子要打过来了!”乡亲们异口同声,在一片混乱和哭喊声中,我祖父母含泪告别死也不愿离家的老祖母,携着我父亲兄妹四人同乡亲们一起,背着铺盖涌出赵庄村向北逃奔。当夜住进了张李槐村附近的一座破庙里。孩子们是带出来了,可老母亲在家平安么?我祖父一夜不能入睡。
第二天一早,祖父打发我的父亲和我二姑(时年八岁)回家叫我老祖母来,一同进北山避难。谁知鬼子在那天夜里就进了村,父亲将我祖父交代的话告诉我老祖母,但老祖母死活坚持不出家门。无奈父亲和我二姑抹着眼泪走出家门,他俩偷偷溜出东寨门,往北走了不到一里地,后边两个鬼子骑马追来,一直追到北大坝。一看是两个小孩子,才“哇啦、哇啦”叫着掉头走开。父亲和二姑吓得腿也抬不动,过了好一阵才颤抖着跑到张李槐村。见了祖父母,他们就将经过如实相告。可祖父念母心切,随即又带着我父亲回家。他们赶到村边,看见一个鬼子在寨墙上放哨,急转身向北奔跑。不料,却被鬼子兵发现了,他在寨墙上嗷嗷地叫着顺寨墙追赶。父亲看我祖父脚步慢,几步跑在前边,顺麦垅朝前跑,跑有二十来丈远时,只听“叭”的一声,鬼子开枪正射中我祖父的后背。祖父应声栽在麦地里,父亲回头看时祖父已不能动了。
父亲顺麦垅爬回到我的祖父身边,一眼便看到祖父肚子上起了个大洞。祖父一边用手紧捂背部枪眼,一边痛苦地对父亲说:“你去告诉你娘,我不行了,我是死在鬼子手里,你长大后要替我报仇。你赶紧想法跑吧,不要管我。”
父亲擦着泪,顺麦垅绕道跑出来,一路小跑到了张李槐村,见到祖母,竟说不出话了……
祖母带着我父亲和我三个姑姑连夜赶到祖父身边。但祖父已含愤死去,他的身边淌着一摊血。面对如此惨景,他们哭得死去活来。虽说当时鬼子是刚进村,巡逻的又紧,可也不能看着祖父暴尸荒野啊!而祖母身边仅有几个不懂事的孩子,连掩埋尸体的力量都没有。万般无奈祖母咬了咬牙,顾活不顾死,连夜含泪告别我祖父,带着儿女们进了北山。
半月后,听说鬼子走了,祖母便再次拖儿带女从北山赶回来,回到老祖母身边。这时,祖父尸体已经腐烂,兵荒马乱时候,又不好举丧,我祖母和乡亲们一起把我祖父掩埋了。
老祖母得知儿子暴死惨景,悲愤交集,一病不起。那年月吃没吃的,喝没喝的,老祖母躺在床上没几天,最后叫着我祖父的名字咽了气。面对支离破碎的家庭,我祖母为了我父亲这棵李家的独苗和眼前我老祖母的丧事,只好央人说合,忍痛将我年仅十五岁的大姑卖给别人当童养媳。草草掩埋了我的老祖母后,悲愤交加的孤儿寡母又开始踏上了茫茫的乞讨之路。
那年月天灾兵祸,颗粒不收,要饭要来一点糠菜,根本填不饱肚子。当时我六岁的三姑整天饿得哇哇直哭。
一次,我祖母带着我父亲在一个小山村里讨饭,让我二姑引上我三姑去另一道沟里要。到了天黑回到住地,我二姑哭着说:“小妹妹躺在南沟的大石头上不起来,我背不动她,只好一个人回来了。”祖母赶紧和我父亲及二姑一起去找。见到三姑时,三姑已经浑身冰凉,口吐清水早死了。祖母傻了一般呆坐在惨死的小女儿面前。
第二天一早,祖母带着我父亲兄妹二人,将我三姑尸体塞进一个小石洞里,用捡来的石头封了洞口。母子三人站在洞前怔怔地呜咽了半天。中午,父亲兄妹二人搀扶着我的祖母,到山泉边洗了一把脸后,又到附近村去要饭。
短短的两个多月,一个好端端的七口之家,便只剩下了三人:我的祖母、父亲和我二姑。
我的母亲和我父亲一样同病相怜。当时,年仅十岁的母亲和她刚满七岁的妹妹以及不足三个月的小弟弟随父母亲的一辆小推车,到郏县、襄城县一带逃荒要饭。后来听说日本鬼子过来了,外祖父外祖母心想,过了四月,再有一个月也就麦天了,我们还是要着饭往回走,路上捡点麦子也好往家里送。
四月初讨饭到郏县东十里时,听说鬼子已经打过来了,坦克车在前,后边还有马队。他们夜晚在一个村上住下,第二天当地人留住我外爷不让走,原来那地方流行瘟疫,村上死人很多,让我外爷给他们埋人。外爷在那里耽误了一天,当天趁着夜色苍茫仓惶逃跑了。
早上,在一个村子里要点饭急急赶路。外婆抱着不满三个月的小孩子坐在小推车上,我母亲和我的小姨在后边跟着。到了下午,走了将近一天的小姨哭喊着肚里饿,走不动,竟跌倒路旁起不来了。外爷停住车,将小姨抱到车上,咬紧牙关往前赶路。
晚上,住在一个村东头的菜棚里,我小姨发烧不睁眼,而我外爷也感到浑身困乏,坐下去竟起不来了。一个略通医道的外乡人路过这里,说我小姨的病用被子盖严实,发发汗就好了。他还说我外爷得的是羊毛疔,需用破碗块划破肉拔拔火罐就没事了。我外婆如法炮制,不料前半夜把我小姨盖在地铺上出汗。后夜,掀看被子一看,我小姨竟死去了,全家痛哭一场,尔后,把我小姨扔在村东头的野地里。我外婆用破碗块划破外爷的肉出了点血,借了个茶缸,拔了拔火罐。我外爷拔了火罐后好了许多,浑身轻快了些。但还是走不动路,无奈,在菜棚里住了三天。白天母亲和我外婆出门讨饭,把好一点的饭菜带回让我外爷吃。晚上回到菜棚里给我外爷调治病,侍候在外爷身旁。
这时,日本鬼子已在郏县县城安营扎寨,在菜棚里就能听到炮声,看到飞机在天上转,全家人也急得团团转。无奈,外婆捎信到我老外婆家(外婆的娘家)让来人接。
四月初九离开菜棚上路,走到村西头时,外婆想起怀中的儿子,解怀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儿子已经死去了。我母亲接过可怜的小弟,抚摸着他的小脸,揉搓着他的小胳膊,但没有唤回一点气息。我外爷唉声叹气地对我母亲说:“南边有个土坡,甭叫你娘去了,你抱去扔在那里吧!”我母亲依顺外爷的吩咐,将我唯一的、未成人的舅父抱着,慢慢地送到小土坡上,将他安放在一片净净的、静静的荒草地上。我外婆外爷在路旁等候,我母亲安放好小弟,慢慢地回到父母身边。刚一站稳,猛地又扭头向小土坡跑去。是母亲当时在幼小心灵上的幻觉?不,是母亲依恋不舍小弟的骨肉深情。母亲踮着轻轻的步子,重新回到我舅舅的身边,母亲仿佛小弟睁开双眼的幻觉在脑海里一闪即逝。我的舅父仍然一动不动的、紧闭着双眼倦怠地蜷伏在小土坡那杂草丛中。
前边,距家虽只有一天时间的路程,但此时在我外爷眼里是多么遥远的征程啊。在舅父死去的地方,母亲和我外爷外婆整整呆坐了两个时辰。看着日头快落山了,西边路上匆匆过来一人,走近一看,原来是我舅爷一路来接他们的。我外婆一看到兄弟,百感交集,向我舅爷哭诉了前情。舅爷最后擦着眼泪劝慰说:“兵荒马乱,咱还是赶快回家,耽误在路上还会出事的。”于是,我外爷上车,舅爷推着小车,外婆和我母亲在后边跟着,连夜走到鸡叫头遍才赶到了家。
四月十一日早上到家后,外爷的病日见好转。这时日本鬼子一窝蜂从郏县开过来,外爷未来得及跑走,日本鬼子就进了村。第二天一早,被日本鬼子抓去当了苦力。外爷抓走了,家里只剩下我的母亲和外婆两人,怎么生活?是夜,我外婆在哭天不应、入地无门的情况下,只好带着我母亲逃到北山根娘家。迫于生计,我舅爷托人将我外婆送到纸坊街一财主家做饭,只让吃饭,不给一分工钱。
日本鬼子打到纸坊街后的一天晚上,这家财主带着家眷北逃避难。财主有个不满周岁的孩子,需夫人抱着以马代步。可夫人不敢骑马,情况紧急,财主就逼着我外婆抱其子骑在马上,仆人前护后拥出了北寨门。一出寨门便被几个手持长枪的日本鬼子截住,他们一齐上去,将我外婆从马上推下来,一枪托将我外婆打翻在地,抢走马匹和随带行李,拉走随行的仆人。外婆趁乱躲在一堵墙后,尔后连夜一口气跑到娘家。
此时正是大半夜,舅爷全家正待上路进山,恰好外婆跑来,母亲拉着外婆的手和众乡亲一路,到天明跑到大峪的一道山沟里。
山沟里稀稀拉拉住着七八户人家,他们在那里讨点水喝喝。在老乡们的指点下,中午赶到了一座大山上,山后有一个大石洞,一丈多深,舅爷带路跳进去,母亲和我外婆也随着慢慢往下爬。有个老太太有六七十岁,一不小心失了足,摔到洞底,腿也摔出了血。当时无医无药,外婆让母亲帮助把她扶进洞底宽敞处,为她包扎伤口,老太太忍不住痛,哭喊不止。有个人走上来厉声说:“不敢哭,要让日本鬼子听见了,咱都不能活。”外婆让我母亲去陪她。山洞里面空间很大,往前走几十步,从石缝里还能看见天。我母亲和外婆就将那老太太移到宽敞透明处,让她看看光明,以缓解她的痛苦。山洞很大,里边住有几十个人。就这样在山洞里熬了四五天,最后出来时,大家也把那老太太拉出来,并给其家人捎了信,让他们来接应。
从山洞里出来,我外婆带着我母亲和舅爷全家分手。从此,母女二人整日在深山讨饭度日。那年月,我父母亲和全国大多数穷人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是党和毛主席把我全家从苦海里救了出来。
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父母亲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悲惨遭遇,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打下了刻骨铭心的烙印。这为我当兵保卫祖国,保卫党中央毛主席打下了坚实基础。五位亲人被他们夺去了可贵的生命,是可忍孰不可忍!五十年前那段怵目惊心,回忆起使人心寒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可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一是要牢记这个历史,记住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罪恶行径;二是要经常不断地学习马列、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长期不懈努力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国富民强。牢牢记住:“人穷就要挨打”的道理,努力努力再努力,把各方面的事情办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要永远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我的童年既有童肝义胆和很多童趣,又有很深的母爱、父诲和师范/我是唱着《东方红》乐曲无忧无虑地度过童年的

每逢想起小时候,记忆中我那有趣的童年故事就浮现在眼前。
1955年3月26日,我出生在河南省临汝县汝河北岸的赵庄村。正是在那“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梨花香”的迷人季节里,我的降生,给全家平添了几分喜悦。
那年,刚翻身的农民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互助合作化道路,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曾刻记着祖母那畅怀大笑和那段有滋有味的倾心诉说:“得我大孙子那年,三月下了桃花雪,那雪是落地就化,那年麦子特好!3月26日那天,俺那互助组七人正在堂屋开会,送子奶奶给俺送来了胖娃子,明净大眼,脆笛一样的哭声特好听,俺娘俩高兴的不得了,把前半月就托人在城里买的二斤红糖拿出来,每人烫了一大碗糖茶,先给大家报个喜,让组里人都高兴高兴——俺这互助组又添了个种地的男丁。”
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祖母那畅开的笑脸、逢人便倾心诉说的情景,还真让我不止一次激动得热泪盈眶哩。
母爱

我的母亲和天下母亲一样,在博大的胸怀中唯子独爱。她不仅给了我生命,而让我永生不忘的是她含辛茹苦抚养教育我长大成人,铸造了我一个男儿健康的体魄。我是踏着共和国发展的鼓点成长的。三四岁时,中国大地刮起了共产风,在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照耀下,共和国年轻气盛前进的步伐一度太快,加上天公不作美,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大幅度减产绝收,使轰轰烈烈的食堂化被迫散伙。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劳动强度大幅度增加。那年月,我母亲拖着我兄妹三个,白天深翻土地,晚上打机井。食堂打的菜汤汤不舍得吃光,总是留着一碗半碗让我们半晌吃。后来大队成立了托儿所,那年冬天,母亲含着泪水双手抱着我兄妹三人,拿着一个棉花籽做的窝窝头,把我们送到一里外的邻村焦庄村托儿所,晚上干活回来把我们接回家。夜里母亲打井,集体特优补贴两个花卷馍,她总是舍不得吃,用手巾包好一个,到半夜回来带给我和妹妹、弟弟吃。那时母亲二十多岁,应该说是如花一样的季节,可我记忆中母亲的形象是又高又瘦,面黄如蜡。
刚满6岁,母亲送我到中王庙小学念书。那天,我背着母亲千针万线用红布缝制的小书包,书包里装着母亲早为我准备好的一支红杆铅笔和一个笔记本。记得那天上午到学校老师记了名字后,就发了两本书。母亲翻着书,两眼湿润,对我说:“乖孩子,我像你这样大时,常跟你外爷外婆出去逃荒要饭,哪能上学读书。这两年上夜校我才认俩字,才知道毛主席是咱穷人的大救星。这不,头一张就是毛主席,你要永远记住毛主席这三个字。”
母亲啊——您孕育了儿的身躯,您铸造了儿的灵感,您为儿子付出的艰辛,您从没有半点怨言。踏进学校的校门,您要儿记住的这三个字,奠定了儿的思想基础,坚定了儿的革命信念。与毛主席结下的深厚感情,是那三个字的渊源。
父诲

父亲憨厚豪爽,为人耿直。解放前受尽苦难的祖父惨死于日本鬼子的枪弹下,那临死时的遗愿,父亲时刻都铭记在心中。由此萌生的朴素的民族意识和阶级感情时时在教育着我。
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时的一天,学校里召开大会,会场布置的很庄严。当我一眼看到讲台上作报告的是我父亲时,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啊!那是贫下中农代表忆苦思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解放前,我家上无片瓦,下无针扎之地,穷得丁当响。解放后,是毛主席、共产党给我们家里分了房屋和田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重新当上了农村干部”。他对毛主席、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常常是溢于言表:“不能忘本,是毛主席、共产党救了咱!”他总是这样对着我说,并付诸于行动。
父亲身体强壮。1965年陆浑灌区大会战,父亲担任赵庄民兵营副营长,一心扑在大坝上,一百多斤的大筐石头都是两人抬,他却一人挑两筐,三天三夜不下火线,受到灌区指挥部的通报嘉奖,被评为生产劳动模范,所在民兵营被指挥部命名为“先进民兵营”。父亲是大队专业队队长,带领群众披星戴月深翻土地,填沟平坟,改变了原来土地小块耕作、塥子坟丘遍地、处处坑洼不平的原貌。父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高潮中,浑身是胆、敢想硬干、爱憎分明、敢于吃苦,并时时处处注意关心培养我。他具有五十年代农民的气质,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树立着他顶天立地的形象。
师范

上小学二年级是在距家三里地的中王庙小学。那年冬天一个早起,我和李华北、李长栓两位同学一起上学。走在路上,一不小心,风把我刮到路边一人来深的沟里,屁股也摔出了血,疼得我直哭。
华北同学跑着喊老师去了。我的启蒙教师吉院闻讯赶到,带着一根长绳子,先爬在沟边问我哪里疼,出血了没有,要我坚强些,忍着点,不要哭。一边将绳子绾了个圈套,套在同学华北腰里送下来,让华北取下绳圈,依法套在我的腰间,双手拽着绳子将我拉上来后,再将绳子系好送下来拉华北。华北同学上来后,吉老师将我抱到她的住室内,脱掉弄脏的衣服,洗净屁股上流的血,又抹上些红药水,让我躺在她的床上休息。然后给我做了一碗可口的面条,一边哄我吃饭,一边给我讲述高玉宝智破“半夜鸡叫案”的故事。
听着“高玉宝大智大勇斗地主,遭到地主毒打不掉泪”的故事,渐渐地我忘记了疼痛,抹着泪告诉老师,我要向高玉宝学习,屁股再疼也不掉眼泪。老师说:“不仅不掉眼泪,还要把眼泪变成力量变成智慧,去帮助别人,去战胜困难,完成老师交给自己的学习任务。我默默地记住了吉老师的这几句话,时至今日仍在我耳边回响。
十二岁上初中,我的班主任韩银安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我的成长施足了底肥。韩老师教学最幽默,他注重课本以外的“抄、背、讲、画”,被当时同学们称为课外的四部曲:即要求我们学记日记,要多抄英雄人物如雷锋、王杰的日记;要写好文章,要多背优美词句和描景抒情的段落;要进步,就要学会讲革命的战斗故事;还告诫我们要使自己长大成为有用人才,就要又红又专,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闲暇时,他教我们由浅入深地学美术,画共和国国旗和点、线、面优先组成的五角星,画天安门,画我们美好的祖国江山。韩老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劳动的美德,激励学生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同时要求我们像雷锋那样,生活上向最低标准看齐,学习上向最高方向努力。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知识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其容量是全面的无所不容的。幼时老师教给我的不仅仅是文化,而更有价值的是我的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给我规范了怎样做人的正确革命人生观。
后来,我当兵到中南海给党中央毛主席站岗,始终没有忘记老师对我的教导,并坚持了在校就养成的天天记日记的习惯。在中南海工作近十年,天天记日记。时间长了,记下的东西就成为很有用很有价值的东西。我现在这部回忆录的形成,就是天天记日记的结晶。
童心

当我背着书包,第一天步入校门,首先认识的三个字是毛主席,第一回掀开课本的第一页看到的是天安门,上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学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画的第一张图画是五星红旗,学写的第一篇作文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毛主席、五星红旗、天安门给我的印象最深,感情最深。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埋葬了蒋家王朝,拯救了挣扎在死亡线上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庄严地向全中国人民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深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爱的种子,萌发了爱的情结。
放学了,我总不愿马上离开教室,三堂紧张的学习,我无暇抬头看看讲台上挂着的毛主席像,现在清静了,我要静静地看上几分钟。然后把老师留给下午的作业认真地做完,才跑出教室回家。
毛主席从小热爱劳动,跟父亲一起上山砍柴,到田里劳动。我于是学着大人的样子清晨早早起床,或到野外捡柴或背着筐子坚持每天搂些树叶积肥,交给生产队里挣点工分。
那时,人民生活水平很低,但觉悟程度很高,社会非常稳定。人人学习毛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个个争做好人好事,学雷锋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我每逢下学回家,总是琢磨着助人为乐,走在上坡的路上,总是希望有个拉车的从这里路过,好让我推一把。那时的社会风气里面真的并没有掺和什么私心杂念。在我幼小的心灵上只求能帮助别人,自己才高兴,才愉快。
一次,我走小路到纸坊街去买作业本,路过一条河。一位老太太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要过河,我急忙跑前几步,对老太太说:“你不敢过,这里边有蛇,让我背你过去吧!”老太太上下打量后笑着说:“孩子,你能背动我吗?”这时我才想起,我原来是个刚满10岁的孩子,是背不动大人的。于是,我诚恳地请求说:“我把小弟弟背过去行么?”老太太执意不肯,在我极力请求下,才让我背起那孩子下了水。老太太不放心,手扶小孩说:“慢点,慢点。”并自言自语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咋教育得这么好。”听了这话使我沾沾自喜。
童趣

小时候,我自制了很多玩艺儿,我的住室里、门墩上、西屋窗户台上到处放着我喜爱的一串泥钱、皮球、风筝、弹弓和鸡毛毽子,而我更喜欢的游戏莫过于夜晚捉迷藏。
冬日的夜晚,我们五六个儿童聚在街上,一个稍大些的扮演“老师”,坐在石头上用手捂住一个人的眼睛,其余人很快各自选好地方藏起来。“老师”一声令下,撒开。于是看准目标,迅速扑去捉住就算取胜。如果捉不住,他们就摸到了“老师”,就算失败。捉住捉不住都以摸到为准。取胜了被捉者捂住眼,失败了就重捂,如此循环。连捂三次者被“老师”打十下,游戏重开始。每次参加游戏,我总是让人捉不住就摸到了“老师”。有什么门道呢?我想“老师”和“瞎子”都脸朝一个方向,别人四面埋伏,都与“老师”间隔有相当大的距离,“瞎子”撒开后,他们都需要跑一段路才能摸到“老师”,都程度不同的有被捉住的危险,而我呢就站在“老师”背后。当“老师”一声令下,我猝不及防向前跑两步伸手摸住了“老师”。那时“瞎子”知道我在背后,用最快的速度往后摸也还是摸在我摸住“老师”后面。
一到晚上,大街是孩子们热闹嬉戏的地方。大伙儿做游戏、捉迷藏,扯龙尾巴。我还乘父亲不开会、不打夜战劳动的时候,拿着手电筒,拉着他去牛院房檐下掏小麻雀。
父亲用高粱秆给我扎了两个大鸟笼,一个里面经常养着三五只麻雀。另一个里面装着我父亲给我抓来的一只大斑鸠。这几天那几只麻雀娃想念老麻雀,急得不吃不喝快要死了。我要父亲把那只老麻雀抓来,给小麻雀放在一起。父亲爱子心切,就和我一起去牛院,父亲将耙靠在墙上正要上去。“扑棱”老麻雀飞走了,一连三天捉不住老麻雀,几只小麻雀奄奄一息。
那天晚上,喝汤时父亲告诉我,昨天夜里他做了一个噩梦,说一个大麻雀像鸡那样大,飞到父亲身边说,三日内不把我的孩子送回去,我就要把你的孩子抓走。那麻雀眼是红的,嘴是勾着的,看样子可怕极了。听了父亲的话,吓得我浑身直冒汗,问父亲怎么办?父亲说:“这样吧,麻雀虽小,可也是个生命。喝罢汤,我带你去把小麻雀统统送回去,让它们母子们团聚好吗?”说罢哈哈大笑。
于是,我点头同意,放下碗筷,急不可待的拿着鸟笼要父亲快去送小麻雀。麻雀不养了,父亲就领我到村东头听故事。那里人多,七言八语,尽是说些刘关张桃园结义,诸葛亮借东风,前三皇后五帝考究来考究去,我听着都是很新鲜的事儿,越听越有滋味。从那以后,我便成了那里的常客,甚至隔三插五的也插上几句。后来,我上了初中,不知不觉便爱上了故事,不仅爱听故事,听了还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所以在初中二年级评选故事大王时,我还真的荣获了故事大王一等奖呢。
童志

到小学五年级时,我已经是半大不小的少年了。那时候的农村,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灵通。乡下人远不如城里人受教育程度高、见识面广,别说彩电,就是黑白电视机,在我年少的记忆中也是很稀罕的。
大人们白天劳作,晚上拉拉家常,谈论着庄稼的成长和收入。而我们小孩子则在完成自己的功课作业后,便一阵轻烟似的飞出了家门。虽然很少能看到电视,但电影却是经常有得看的。那年月公社有很多流动放映队,像高健民、韩文明等这些放映员我都能如数家珍地把他们报上名来。放映队其实很少停放过,他们白天休息,晚上工作,挨村轮流放,循环往返。
比起夜晚与伙伴们做游戏来,我认为看电影更有吸引力。于是,我经常邀上李万欣、范有臣、李华北三个伙伴,跑到很远的村庄去看电影,无论刮风下雨,都乐此不疲。用现在的话说,我是一个影迷。尤其是那些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更是我少年时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这也为我日后参军报效祖国埋下了伏笔。
我喜欢扎在大人堆里看电影,因为这样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剧情激烈的起伏程度。悲的落泪、恨的切齿,甚至有人中途拂袖而去,对于他们的这些言行神态,有时我也有同感。放的大多是一些农业学大寨、红军闹革命以及抗日战争等时效性很强的故事片,诸如《铁人王进喜》、《秋收起义》、《小兵张嘎》和《地道战》之类。
对于生产生活方面的电影,我们少年人是很少感兴趣的。而每当同龄人的身影出现在荧幕时,不管他们是手执红樱枪抑或与红军战士们踏雪而行,总会令我心仪不已。我知道在红军的队伍里管他们叫“红小鬼”,我佩服他们的机智、勇敢与坚强。他们在困难面前决不退缩,在敌人面前视死如归,像刘胡兰、张嘎、王二小等。有时候他们能为大部队争取宝贵的时间,有时把敌人耍得晕头转向,当然有时还要面对刺刀和皮鞭赤裸裸的威胁。每逢看到着急的地方,我总是恨不得冲进荧幕,现身说法,俨然自己就是角色之一。长大我一定要参军,我也要当“红小鬼”,我无数次地这样憧憬着。于是,我盼望着暑假的到来,因为在暑假里我可以把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尽情地模仿。
每年的暑假是我一年中最快乐的季节,我可以与伙伴们去爬山、游泳、掏鸟蛋和打战仗。其中,打战仗最有意思,因为人多,又有“武器”。参加者经常是我们村与相邻中王大队的伙伴们,一起演绎着精彩的“战斗”。年龄稍大一些的大多荣幸地身居“要职”,因为我们总喜欢夸大其词地释放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我们的队伍里师长、军长多的是,大概有的伙伴认为那样的职务很过瘾吧!我则不以为然。考虑到我积累的“书面”经验比较丰富,分工的时候,我便总有艰巨的战斗任务。“尖刀连”连长一职经常非我莫属。
我们学着电影里的样子,在自己的膝盖下缠上白布条,在胳膊上分别套上红、白布套以分敌我。我从不演敌方,以示自己的正义。我们“全军”只有一顶红五星帽子,那是红军领导人最高职务的象征。由于我们“战事”频繁又不知道爱护,经常弄得脏兮兮的,为此小伙伴李万欣没少受他爸爸的责骂和训斥。尽管如此,他还是能从爸爸把帽子藏起来的地方找到,偷偷地拿出来“孝敬”给最高领导。我在执行任务时,往往是用柳枝条编一个帽子戴在头上,还挺凉快,蛮像个游击队员。
我们的长短枪都是大一点的伙伴动手用木头制做的,但这些枪支并不是每个参与者都能持有的,职务高的用手枪,上面系有红飘带,低的如班排长只能用长枪,而更多的“战士”则只好肩扛一把木刀了。当然,也有机枪和手榴弹,手榴弹其实应该像手雷,因为我们是用布包住细沙子做的,这样即使砸在身上也无大碍。
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得我们唇干舌燥,大汗淋漓,但我们模仿电影里的样子,一声不吭地匍匐在阵地上,仿佛置身于真的战场一样。
有一次我带领“尖刀连”的战士们去攻克一个“敌人”占据的制高点,我们摸到敌人阵地的后方,我命令大家用架人梯的方法,踩着彼此的肩膀往上爬。正当接近顶端时,不知谁突然放了一个响屁,这下可好,全都笑得一股脑儿跌了下来,于是满身的汗水和着灰尘一滚,活像一条条面粉包住待煎的鱼。屡战屡胜的“尖刀连”却在这次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战斗结束时,虽说还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全连只剩下我自己一人,而且身上也多处负伤。最后我把红旗插在了阵地的最高处,我手扶红旗迎风而立,那感觉竟然一点也不亚于电影里将士们获胜后的喜悦。我这才知道,自己的思想意识上已与那个光荣的群体难舍难分了。多少年后,当我站在中南海的岗位上执勤时,小时候一幕幕的战仗游戏总是经常浮现在眼前。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圆了自己少年的从军梦,而我那些少年时期的伙伴们,又是以怎样一种心情去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呢?
童肝义胆

一张白纸,能绘出最美最好的图画,能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幼小的心灵可辨出是非曲直。我一个农民的儿子,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印记。
一天黑夜,我和一个叫张雪有的青年在公路南边棉花地里抓到了一个摘棉花的小偷。我俩将小偷连同所偷摘的一包单棉花送到大队部,民兵营长派李二根同志看好小偷。不料半夜小偷乘机逃跑,我和张雪有幸好不放心没有走,李二根大呼:“小偷跑了。”我俩赶忙去追,谁知二根捉贼心急,一头撞在墙上,鼻子撞破,鲜血直流。我们一见,认为是小偷打的,一气之下,每人拿一根短棍,追至村南头,追上小偷,我一棍将他打爬在地。那人爬在地上求饶,我俩拉起小偷,又将他押到大队部,关在屋里,我俩在外边一直看到第二天天亮方休。
1966年10月,我过十三岁了,在电影上看到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接见全国红卫兵。我带着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和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告别父母,步行三十里,来到县城。在西关车站和一群尚不相识的中学生们一起,坐上一辆解放牌货车,想去北京看毛主席,但他们看我年纪小不让我去,把我赶下车。我拉住一位同学的手说:“你到北京见到毛主席,一定替我问好!”后来听说天黑他们赶到了郑州,住在一家浴池旅社里。第二天下午四时登上北上的列车,清晨五点左右到达北京永定门火车站。下车后,顺着中央军委接待站的路标,上午十点左右到了刚挖好地基的首都体育场内,体育场内真是人山人海。全国各地、各民族穿着各种服装的学生都有。中午,汽车送去很多饼干,每人一包。下午二时,汽车将他们拉到西单一个军营的四层楼里住下。第二天发了住宿证、乘车证、就餐证后,他们和几位不相识的同学就急不可待地徒步走到天安门广场,以为毛主席就住在天安门。一问才知道天安门是毛主席检阅接见的地方,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时才上天安门。
当时毛主席刚刚第七次接见了红卫兵,等到第八次,还不知需要多少天。于是他们一同随着人流拥到人民大会堂,听说周恩来总理正在大会堂接见红卫兵代表,共商第八次接见事宜,就想进去见见周总理,代向毛主席他老人家问个好。当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认为自己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呢。谁知到了大会堂门口,把门的卫士一动不动,另有带红卫兵袖章的人在维持秩序,根本不让进。这时有人提议从后门进去吧,跑了半天,哪个门也不让进,到黑没吃上一口饭,悻悻而归。
回到接待站,部队派来一个营教导员,带着十来个解放军战士,据说都是当官的,上装四个口袋,帮助他们编队、训练、呼口号,这样练了十几天。一天夜里下来了紧急通知:明天毛主席接见,凌晨一点半听口哨起床,排队去食堂就餐。当夜激动得谁也睡不着觉,直着耳朵听哨声。当一觉醒来后,已经是早晨七八点了,大家都怔怔地坐在床上,谁也不出声。后来,进来了一个解放军,微笑着告诉大家,昨天是考验同学们的,因为毛主席接见是激动人心的大事,你们要有足够的精神准备,起床吧,食堂就要开饭了。于是,“哗”的一声同学们都下楼吃饭了。

三天后的一个夜晚,零晨一点钟,兴奋的时刻终于到了。他们按训练时的队列,在食堂就餐后,带着水壶、干粮,背着背包,坐上汽车到北海的一条街上。中午八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检阅。在红卫兵的队伍里,他们亲眼看到毛主席头戴五星,身穿军衣,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天安门广场数百万红卫兵挥手致意。广场上“毛主席万岁”的呼声响彻震天。当我从电影上见到毛主席那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刻,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那段特殊的历史,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完成高中全部课程后,然后到北京当兵,亲手拿起钢枪保卫祖国,保卫党中央、毛主席。
我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是在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哺育下,在共和国国旗的指引下,唱着《东方红》的乐曲无忧无虑地度过童年的。
放飞的少年梦,一个光荣的日子终于来到了我身边/如饥似渴的心田,将一份参军决心书深情地装点
我爱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清晨。
当启明星在高空闪现的时候,东方的地平线上露出一抹淡淡的霞光,渐渐地向四面伸展开来,变成一片明灿灿的朝霞,随着红太阳的冉冉升起,磅礴于寰宇的赤流金辉,洒遍祖国大地。
清晨美好宁静清新,标志着新的开始。清晨,我对它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它给祖国大地带来新的一天,也唤起了我许多美好回忆。
1955年4月26日,在黎明的晨曦里,我降生在古老汝州的一个小乡村里。
我的父母都是勤劳诚实的庄稼人,家里的生活非常困难。我七岁那年的一个清晨,我与母亲披着朝霞,来到校园。母亲把我交给老师,再次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孩子,上学了,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做毛主席的好学生。”毛主席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是穷人的大救星,做一个毛主席的好学生,是多么的无尚光荣啊!我学会的第一首歌就是《东方红》,我学写第一篇作文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我是唱着《东方红》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童年,我是一个勤快的孩子。上学带着干粮,饿了吃个玉米面馍,渴了喝口水。经常提着草篮子,早起披着晨光,晚上顶着月亮搂些树叶积肥,交给生产队挣些工分,星期天帮助父母亲到田里干些农活。生活艰苦我不怕。我常常用废纸写字,由于没钱买书只好借别人的书看。
大约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吧,有一次我在老师屋里发现了一张非常精美的天安门画片,我心里高兴极了,真想把它藏起来。我犹豫了好久没有伸出手。等到我走出老师的住室,一种强烈的愿望在我心中涌动,我终于忍不住了,又跑回老师的住室。几乎是乞求似的对老师说:“我想要您那张天安门画片。”老师也没多想,就对我说:“拿去吧!”
我不知道老师为什么那么轻易地就把那张天安门画片送给了我,也许是大人和孩子们的心态不同吧,反正我当时激动得心里咚咚乱跳。我双手接过画片,飞快地跑出了老师的住室。那天的天真好,太阳是金黄色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风儿是轻盈盈的。
当天,我就让父亲给我买了一个硬皮笔记本,然后躲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将那张天安门画片公公正正地贴在笔记本的扉页上。贴上之后,我仔细端详了一阵,总觉得还要做点什么,于是就用钢笔在画片的下边,写上了七个字:我爱北京天安门。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来到了一个地方,好像不是天安门,又好像是天安门,我站在那里,看见许多人举着红旗从我身边走过,我不知怎么随着他们走了。忽然,我又发现自己和他们一起登上了天安门,我激动得想跳起来。天安门上到处是鲜花、旗帜、气球,还有许多声音在喊。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少年的梦也逐渐变得模模糊糊了。
1973年早春,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高中的全部课程,结束了求知的学校生涯。
在写毕业留言时,我写道:我爱祖国的首都——北京,我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去保卫祖国,保卫党中央、毛主席。我的老师李新立把我的毕业留言登在黑板报上,他说:“参军是你们青年人一个很好的志愿,部队是出人才的地方,希望你能在解放军这所大熔炉里百炼成钢,成为国家的栋梁”。于是,我就毅然决定放弃了上大学的机遇,决定先回乡务农,再报名参军。
乡村的清晨,格外美好,别有一番诗意。记得那是1973年春季的一个清晨,我独自一人站在党政生产都管的大队部门口,凭晨风猛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想着心事。不知何时,老支书李新寨拿着铁锨微笑着向我这边走来。看到他我很高兴,我俩迎着朝霞,愉快地漫步在乡村的田间小道上。他告诉我说:“年轻人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单纯,应该到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去锻炼,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红色的革命接班人。”我接过老支书手中的铁锨,立刻投入到村里的学大寨平整土地的火热战斗中,加入了平整土地专业队的行列。我父亲是大队干部兼任专业队队长。
当时,农业学大寨的运动正处在高潮,那火热战斗的劳动场面令人终生难忘。记得一次收工的时候,老支书站在大家面前说道:“明天上级要来咱队检查,并在咱们队召开现场会。为了迎接上级检查,专业队今夜不休息,吃过饭后把没有平整完的土地平整结束。”
晚上,我们在老支书和我父亲的带领下,借着月光大干起来。装车的铁锨猛挥,拉车的疾步如飞。大家都干得满头大汗,但谁也不顾不得擦,一干就是大半夜。任务快完成了,这时月光被漆黑的云彩遮住,一会儿又飘起了小雨,雨水伴着汗水顺着大家的头一直流到脚下。一阵阵的凉风吹来,冻得大家直打颤。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战斗仍继续进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风雨早已停止,天空隐约出现启明星,我们怀着期望的心情迎接黎明。大家干得正起劲,不知是谁喊了起来:“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我们胜利了。”我也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看到东方曙光已经显露,天色渐渐微明。一股晨风飘来,好清新呀!
老支书也高兴地说道:“刚才还是深夜,现在已是黎明。”晨曦里,我们大家围坐在老支书身旁,愉快地享受着胜利后的喜悦。
这是一次多么有意义的劳动啊!正是在这次劳动中,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我经受了锻炼,也得到了大队干部和贫下中农的好评。大队党支部随即任命我为大队副业会计,并被评为劳动模范。这段经历为我今后当好兵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回家参加劳动不久,大队就推荐我上大学,大队支部书记亲自到我家通知我。我的父母很高兴。当时我有好几个弟弟妹妹,家里人口多,父母亲生活得挺累。他们是多么希望我有出息呀,可是我却拒绝了。我那时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想当兵,保卫毛主席。
没过多久又一个机会来了。这次是洛阳地委到我们这儿选拔两个知识青年,到洛阳地区团委当干部,大队支书又想到了我,首先把我推荐了上去。这比上大学更诱人。一个农村娃子,一下子到大城市去当干部,那是多少农村青年日思夜想的事呀!可是我几乎连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我在期待着一个日子。
这个日子在我的期待中终于降临了。一天晚上,大约是九月份的一天,那时候正是秋收季节。我正在大队部玩,民兵营长告诉我今年征兵工作开始了,马上就要开动员会。他接着又悄悄对我说:今年征兵有点奇怪,要的标准很高,一是身高必须在一米七二以上;二是必须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三是家庭必须三代贫农;四是社会关系必须清白;五是身个子达不到标准的不要;六是本人必须热爱党热爱祖国。
听了这个消息,我高兴极了,因为这几个条件好像是照着我的条件要的,每一条我都符合。我抑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跑回家里,不顾一天劳累,躲在自己住的那间小土屋里,铺上纸,拧开笔,心里的话像喷泉般一涌而出。本来应写成申请书的,可是因为激动,竟写成了一首表示决心的诗。我干脆给它定了个题目《一张参军决心书》。
诗的开头我这样写道:
〖HTK〗一张参军决心书/从晚上写到黎明/一股强大力量/撞击着我的心灵/此刻我有多少话/从我的笔尖喷涌/此刻我有多少歌/和着热血奔腾〖HT〗
诗很长,约有一百多行,其中写了我盼望参军的心情和参军后用血保卫祖国,用生命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誓言,还回忆了我苦难的家史。最后我写道:
〖HTK〗敬爱的领导/尊敬的首长/我是一名适龄青年/我所有的决心/所有的激情/都深含在这份决心书中/请收下我吧/请收下我吧/请理解我的心情/为保卫祖国/保卫党中央毛主席/我甘愿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诗写好天已经快亮了。读着自己写的文字我哭了。即使今天,重读二十多年前写的东西,回想当时的情景,我仍然抑制不住地要流泪。
公社广播站播放了父亲送子参军的发言录音/因为某人的一句闲话,我参军的事出现了波折
第二天清早,我母亲领着我来到村大队部,我亲手把《一张参军决心书》交给大队支部书记。老支书把《一张参军决心书》看了又看,我母亲说:“这是孩子写了一夜写成的。支书,让他去吧!”支书说:“中,过两天让他参加公社的初选吧!”
过了三天,我和当地报名参军的青年们一起赶到纸坊公社,大伙儿被集中到纸坊高中的操场上。首先,接受接兵人的目测,我和另外十名青年通过了目测,当天就在公社卫生院接受体检。体检结束,每人发了一张表让填写。内容是:个人简历,身体状况,社会关系。一天晚上,公社武装部和接兵的人在公社组织忆苦思甜会。公社初选出来的十名青年和他们的家属都参加了。我父亲那天被指定在会上发言,我父亲哭着诉说了家史,向领导们表示了坚决送子参军的决心。第二天,公社广播站播放了我父亲的发言录音。筛选结果,我和赵俊杰被选中,没选上的青年对我俩都很羡慕。
后来,我和赵俊杰又到县征兵办公室接受目测,在县医院又进行了身体检查。结果只有我被选中。这时,县武装部和公社武装部对我特别照顾,专门派了一辆北京吉普车,让我外出和走亲戚时用。我们全家受宠若惊,我自己也是十分激动。
这时,县里专门成立了政审小组,对我家的历史和社会关系进行审查。我家的历史当然不怕查。几代人都是贫穷清白。但没想到这时出事了,不知道村里是谁说了句闲话,说我外爷参加过国民党部队。政审的人几次追问我母亲,又听说还派人到外地去调查。
一天夜里我们全家人聚在一起,议论这件事,大家都是又担心又气愤。因为我外爷根本没有参加过国民党,我外爷曾被国民党抓过壮丁,被抓不久,他就从那里逃了回来。后来参加了革命工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果被抓壮丁也算加入国民党的话,那当地被抓壮丁的人多了。
说是这样说,但谁知道政审的人怎么想呢。我父亲皱着眉头说:“以前当兵可没这么严呀,咋这次征兵这么严,真难呀!”我母亲接过话茬说:“再难,咱也要把孩子送到部队!”
我那几天心里也急,可又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心里暗暗难受。
接到入伍通知书,我哭了/地委书记和县委书记轮流接见我/在乡亲们送我上路时,我又向他们读了自己写的那首诗
又过了几天,我和其他公社被选上的几位青年到洛阳军分区,在洛阳涧西医院做了一次身体检查。
回来后我父亲告诉我,我外爷的事已经调查清楚了没有事。我心里稍感轻松,但没有接到正式通知心里不踏实。一天中午我们全家正在吃饭,忽然支部书记领着接兵的人和武装部的领导,一起走进我家。
那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时候。八三四一接兵的刘正于同志把入伍通知书亲手交到我手里,嘱咐说:“我们是到北京去的,工作性质非常重要,希望你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入伍通知书是鲜红鲜红的颜色,红得我不敢正眼看它,听着几位领导的话,我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的点头。我们一家人都高兴得直流眼泪,也是啥话都说不出来。
送走他们,我仔细地将那张入伍通知书看了又看。只见上边写着:
李丙需同志:
经审查,符合中央警卫团新兵条件,准予入伍。
……
下面是署名、临汝县委印章、日期。
那天晚上,我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又写了一首诗:《一张入伍通知书》。诗仍然很长,全是当时那种口号性的写法。第二天,我们纸坊公社和赵庄大队为我举行了欢送大会,我面对父老乡亲,朗读了我的诗。接着,他们敲锣打鼓把我送出村,大队副支书李守天和公社副书记刘三保一直把我送到县委党校。我和全县录取入伍的几名青年,在县委党校换上军衣后,县委书记亲自嘱咐我们说:不要辜负地方对你们的信任,一定要从北京往家乡传递好消息。同时,又派车亲自把我们送到洛阳军分区。
在洛阳启程前,地委书记和军分区主要领导为我们举行了欢送会,并为我们安排了一场文艺晚会。地委书记又给我们讲了话。
从接到入伍通知书到洛阳,接连几天我们都处在一片热情的气氛当中。特别是县委、地委领导接见我们,使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激动得不知道怎么着好了,整个地晕了。
1973年10月8日下午,八三四一部队五大队长周立贵(团职干部)带领我们洛阳地区这批新兵,乘上了前往北京的专列。在车上,他大声说道:“新兵同志们,你们知道你们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吗?我们是八三四一部队,我们是要去北京的,我们的任务是给党中央毛主席做警卫工作的。这任务既光荣又艰巨,希望你们能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央警卫战士。”
短短几句话,再次震撼了我。我梦寐以求的青春理想终于实现了。我真想在车厢里大喊大叫几声,来表达心中的兴奋。当我想像着自己将身着军装,肩扛钢枪,站在毛主席身边,想像着自己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浑身的血像要从血管里喷出来一般……
列车奔驰一天多,终于在北京车站停下了。一辆专车把我们接到了北京花园村,那是八三四一部队的训练基地。很快我们这批新兵就进入紧张、严酷但又让人自豪的军事训练。从1973年10月9日清晨起,我就从一个农村孩子变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开始了我的军人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