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水旱蝗汤加匪患 灾难深重伏牛山
伏牛山枪声 2017-06-081admin
水旱蝗汤加匪患
灾难深重伏牛山
伏牛山依长江以望荆楚,伏黄河而控冀鲁,据中州四通八达,襟淮水而连皖苏,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与其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勿宁说:“得伏牛者得中原”。追溯上古夏商周,下连秦汉南北朝,中观隋唐兴衰事,近看宋明清代史。历史上帝王将相,枭雄天骄,无不争雄于伏牛,逐鹿于中原,在伏牛山下写着悲壮的历史。
从夏人迁阳夏开始,中国五千年历史上重大战事无不和伏牛山连在一起。从武王伐纣借道虢国到陈胜吴广举旗反秦,从关羽斩华雄于阳城聚到曹操战汝州讨于梁,从王莽新政到西汉演义,从则天武后幸临温泉,到李希烈鞭扫伏牛到宋金豫西大决战,从李自成与孙传庭拼死争洛阳到捻军伏牛据地争险,从蒋、冯、阎搏杀在中岳到日、蒋、汪豫西争地盘。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伏牛山历来就是兵家争战的战场,刀光剑影,生灵涂炭。伏牛山在腥风血雨中被折磨得千疮百孔,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进入二十世纪,昔日的中央王国日渐没落。各国列强垂涎中国,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以后,国人渐醒而朝延独醉。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推翻帝制,创建中华民国。然而,好景不长,河南袁大送窃取胜利果实,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倒退,欲行帝制,引起国愤,全民共诛之。墙倒众人推,袁大头一命归天,皇帝梦彻底破灭。继而孙中山大权旁落,袁世凯乘机弄权,国怨沸腾,军阀乘机扩大地盘。一个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展现在国人面前。
到三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又经历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劫难。“九一八”事变,日宼侵占东三省,几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升级在际,国家蒙辱蒙难。“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残绝人寰的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壮烈、最残酷,最后取得胜利的八年抗战。饱经战乱的豫西伏牛山,更是雪上加霜。
当时的豫西,饱受军阀争战之苦。水、旱、蝗、汤是伏牛山人当头四劫,无尽的磨难笼罩着伏牛山脉,笼罩着豫西人民。
富有民族气节的伏牛山人,不畏强暴,奋力抗争。加上长年累月的频繁战争,养成了伏牛山人不屈的性格,民风剽悍是豫西伏牛山人最显著的地方特征。为抗击内忧外患,伏牛山人掘地为营,筑城打寨。凡是有数百人居住的村庄,都是寨墙高筑,外廓内城,四面寨壕,放水为障。村民自购武器,保护家园,这就形成豫西村落“三里一堡,五里一寨”的特殊景观。这在过去冷兵器时代,确实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筑城打寨,虽可防外患强盗,但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榨,使豫西伏牛山人始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1942年,河南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未收,树皮草根都吃尽,十村八村断炊烟。伏牛山人更是首当其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青壮逃荒走西口,妇幼哀号哭皇天。一时间十家九空,饿殍遍地,天灾人祸,一齐发难,豫西伏牛山人面临史无前例的大劫难。
1944年,日寇垂死挣扎,悍然发动河南战役。数倍于敌的国民党守军,不战自溃,致使日寇铁蹄轻易而举地踏进了从未进过外敌的伏牛山脉。
伏牛山愤怒了,伊洛河咆哮了,不畏强敌的伏牛山人拿起了大刀长矛,拿起了锹铁锨,拿起土枪土炮,拿起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奋起抗战,为解民于水火,救民于倒悬。
中共中央1944年7月25日做出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决定。一支1700多人组成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渡过黄河,开进伏牛山。从此,抗日烽火燃遍伏牛山脉,一场抗击日寇、平定伪顽的壮丽史诗写在了八百里伏牛大山。
伏牛山上响起了正义的枪声。
灾难深重伏牛山
伏牛山依长江以望荆楚,伏黄河而控冀鲁,据中州四通八达,襟淮水而连皖苏,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与其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勿宁说:“得伏牛者得中原”。追溯上古夏商周,下连秦汉南北朝,中观隋唐兴衰事,近看宋明清代史。历史上帝王将相,枭雄天骄,无不争雄于伏牛,逐鹿于中原,在伏牛山下写着悲壮的历史。
从夏人迁阳夏开始,中国五千年历史上重大战事无不和伏牛山连在一起。从武王伐纣借道虢国到陈胜吴广举旗反秦,从关羽斩华雄于阳城聚到曹操战汝州讨于梁,从王莽新政到西汉演义,从则天武后幸临温泉,到李希烈鞭扫伏牛到宋金豫西大决战,从李自成与孙传庭拼死争洛阳到捻军伏牛据地争险,从蒋、冯、阎搏杀在中岳到日、蒋、汪豫西争地盘。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伏牛山历来就是兵家争战的战场,刀光剑影,生灵涂炭。伏牛山在腥风血雨中被折磨得千疮百孔,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进入二十世纪,昔日的中央王国日渐没落。各国列强垂涎中国,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以后,国人渐醒而朝延独醉。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推翻帝制,创建中华民国。然而,好景不长,河南袁大送窃取胜利果实,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倒退,欲行帝制,引起国愤,全民共诛之。墙倒众人推,袁大头一命归天,皇帝梦彻底破灭。继而孙中山大权旁落,袁世凯乘机弄权,国怨沸腾,军阀乘机扩大地盘。一个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展现在国人面前。
到三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又经历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劫难。“九一八”事变,日宼侵占东三省,几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升级在际,国家蒙辱蒙难。“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残绝人寰的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壮烈、最残酷,最后取得胜利的八年抗战。饱经战乱的豫西伏牛山,更是雪上加霜。
当时的豫西,饱受军阀争战之苦。水、旱、蝗、汤是伏牛山人当头四劫,无尽的磨难笼罩着伏牛山脉,笼罩着豫西人民。
富有民族气节的伏牛山人,不畏强暴,奋力抗争。加上长年累月的频繁战争,养成了伏牛山人不屈的性格,民风剽悍是豫西伏牛山人最显著的地方特征。为抗击内忧外患,伏牛山人掘地为营,筑城打寨。凡是有数百人居住的村庄,都是寨墙高筑,外廓内城,四面寨壕,放水为障。村民自购武器,保护家园,这就形成豫西村落“三里一堡,五里一寨”的特殊景观。这在过去冷兵器时代,确实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筑城打寨,虽可防外患强盗,但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榨,使豫西伏牛山人始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1942年,河南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未收,树皮草根都吃尽,十村八村断炊烟。伏牛山人更是首当其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青壮逃荒走西口,妇幼哀号哭皇天。一时间十家九空,饿殍遍地,天灾人祸,一齐发难,豫西伏牛山人面临史无前例的大劫难。
1944年,日寇垂死挣扎,悍然发动河南战役。数倍于敌的国民党守军,不战自溃,致使日寇铁蹄轻易而举地踏进了从未进过外敌的伏牛山脉。
伏牛山愤怒了,伊洛河咆哮了,不畏强敌的伏牛山人拿起了大刀长矛,拿起了锹铁锨,拿起土枪土炮,拿起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奋起抗战,为解民于水火,救民于倒悬。
中共中央1944年7月25日做出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决定。一支1700多人组成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渡过黄河,开进伏牛山。从此,抗日烽火燃遍伏牛山脉,一场抗击日寇、平定伪顽的壮丽史诗写在了八百里伏牛大山。
伏牛山上响起了正义的枪声。